漆器研藏家胡氏伉儷奇珍 明清瑰寶孤品 矚目再現
發佈時間:12:32 2025-04-17 HKT

香港邦瀚斯重磅呈獻
香港邦瀚斯(Bonhams)2025年亞洲藝術私人珍藏即將舉槌,其中《胡世昌醫生暨胡周妙坤女史中國藝術藏珍》單一專場拍賣,將於5月5日在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舉行,領銜之作當屬——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與明初洪武至永樂剔紅花卉紋盞托,以其稀有性及藝術價值,成為全場焦點。
是次拍賣的爐鈞釉天球瓶,屬清乾隆早期傑作,自1977年展出後沉寂近半世紀,如今重現拍場,令人矚目。

胡氏伉儷共鑄收藏傳奇
此次單一拍賣專場的藏品,皆出自胡世昌醫生與其夫人胡周妙坤的珍藏。胡世昌醫生於195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赴英深造回港後於公立醫院服務,後開設私人診所,被譽為第一代兒科聖手。兼顧工作的同時,潛心研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從瓷器、玉雕到漆器,涉獵廣泛,最終以漆器收藏聞名,更曾發表多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論文。
胡世昌醫生夫人胡周妙坤出身醫學世家,曾任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館長,以卓越的學術背景與組織能力,協助丈夫整理藏品和文獻。胡氏伉儷不僅是收藏家,更是文化推廣者,他們慷慨借展藏品予博物館與藝術機構,並與同道分享心得,為中國藝術史研究作出卓越貢獻。
清代御製罕見獨家珍品
珍品之一為清乾隆爐鈞釉天球瓶,高達54公分,是現知清宮御製署銘款爐鈞釉器中體量最大者,自1977年於敏求精舍《明清一色釉瓷》展出後,沉寂近半世紀,終再現拍場。器型碩大豐滿,線條優雅,底部有「大清乾隆年製」印款篆書體,屬清乾隆早期之作。藍釉順流形成不規則的條紋及斑點,令每件器面紋路均自成一格,無可複製。天球瓶始於明永樂宣德時期,至雍乾二朝被改良,主要分為大、中、小三種尺寸,而此件屬於罕見的大型天球瓶,在燒製、施釉、繪畫以至保存難度上,均要求極高,當屬當代御窯工藝之巔峰。


明初漆藝之精湛遺珍
另一焦點傑作,為明初洪武至永樂剔紅四季花卉紋盞托。這件漆器珍品製作於明初洪武至永樂年間,足底內側署有《大明永樂年製》針刻直款,再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製》款。
盞托由三部分組成:圓形盞、葵瓣形盤及外撇高足,雕工精湛,集明初官作眾藝之大成。盞托採用剔紅工藝,以層層髹漆後再雕刻圖案,通體雕滿六式花頭,梔子、牡丹、茶花、菊花、石榴及芍藥,盞及足內則髹黑漆。與本器相類似的器具存世極罕,全球僅見兩例,盡顯珍貴。
這些跨越千年的藝術瑰寶,經胡氏伉儷之手得以保存與發揚,是次重現拍場,冀未來繼續傳承,永葆光輝。

《胡世昌醫生暨胡周妙坤女史中國藝術藏珍》專場拍賣
- 日期:2025年5月5日
- 時間:下午2時
- 地點: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文:葉泳心 圖:邦瀚斯拍賣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