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書院150週年校慶座談會 12校友笑談那些年

更新時間:10:00 2025-03-30 HKT
發佈時間:10:00 2025-03-30 HKT

著名男校聖若瑟書院為慶祝創校150週年,故近月舉辦了連串活動,昨日(29日)該校家教會就舉行校慶座談會「猶記憶 如新相知-不同視角之若瑟留影」,邀請了12位不同年代和界別的校友,在台上分享在母校的回憶,包括為老師改花名、求學時期的頑皮事;活動又分享嘉賓們的學生相、修士及老師們的舊照片、以至舊課本及校園不同角落的相片,為不同年代的「聖Jo仔」帶來回憶殺 。

 

12位校友上台分享

12位上台分享的校友包括歷史學家丁新豹教授、前校長程景坡、前副校長胡運國、資深大律師石永泰、香港科技大學跨學科學院講師秦仲宇博士、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數學、科學及資訊科技講師李文生博士、跨界創作人林海峰、電影導演及編劇吳煒倫、港怡醫院危重症監護中心總監冼維正醫生、曾獲港超聯賽最佳教練的陳志康、前香港足球代表隊隊員朱兆基及現任校長郭廸民;另外,音樂人趙增熹亦有拍片分享。

 

丁新豹分享創校歷史

在小五入讀聖若瑟小學的丁新豹教授,是12人中的大師兄,亦是主講嘉賓,他在「歴史與記憶的對話」環節中,就分享「為何會有聖若瑟書院呢?」,分享聖若瑟的創校經過,另方面又帶出香港教育的歴史,包括不少傳統名校的由來,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另外,他亦分享不少有趣故事,例如他指書院校舍旁的小徑,早年名為「包打梨徑」,是來自Boundary Path的譯音,後期才改名為「聖若瑟徑」,笑說現時的名字優雅很多。

 

林海峰被評Talkative

林海峰在台下和記者分享時,亦提到老師在成績表給他的評語多為Talkative。 學校提供
林海峰在台下和記者分享時,亦提到老師在成績表給他的評語多為Talkative。 學校提供
螢幕的右上角,展示林海峰的學生相。 學校提供
螢幕的右上角,展示林海峰的學生相。 學校提供

至於在12人的對談環節,提到當年的頑皮事,更是爆笑連連,其中林海峰說當年因「太嘈」,影響其他人上課,因此常被老師罰企,所以指自己當年在聖若瑟的全名為「Jan Lamb stay outside」,對母校的「三角球場」亦特別有記憶。

林海峰在台下和記者分享時,亦提到老師在成績表給他的評語多為Talkative,甚至是以紅筆寫上Very Talkative,想不到後來竟以此為工作。「老師的評語Talkative,今日看來都好像很Negative,覺得是一個批評。但我諗有些學生的特質,可能只是未遇到對的地方,當遇到時,就可以開拓自己的路。」他說如當年無入讀聖若瑟小學,其後所走的路可能會不一樣。

 

陳志康憶午間球場繁忙

聖若瑟書院是男校,不少學生喜歡踢足球,人稱Cow sir的退役香港足球運動員陳志康,笑言午餐時間行經球場要很小心,因真的很繁忙,四處球來球往,「同學不是射龍門,而是見波就射!」一不小心就會食「波餅」。

吳煒倫罰企偷看武俠小說

電影《毒舌大狀》導演吳煒倫,在讀書年代已很喜歡閱讀的他,同樣也是百厭星。 學校提供
電影《毒舌大狀》導演吳煒倫,在讀書年代已很喜歡閱讀的他,同樣也是百厭星。 學校提供

電影《毒舌大狀》導演吳煒倫,在讀書年代已很喜歡閱讀的他,同樣也是百厭星,不時被老師罰企,他憶述有次要在校長室前罰企,出課室前就偷偷藏了本武俠小說在冷背心內,方便邊罰企邊看小說。事實上,在小一至中七皆在聖若瑟書院就讀的吳煒倫,對母校感情深厚,在和台下互動的環節,有校友問吳煒倫會否將聖若瑟書院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他就指暫時未有這想法,但如有機會或需要,也希望可在母校取景。

 

朱兆基憶和Brother Thomas踢波

學校提供
學校提供

現時為聖若瑟書院足球隊教練的朱兆基,本身也是前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員。他透露畢業後仍常和校友聚會,輾轉間回母校教足球。自言從小已愛踢足球的他,入讀聖若瑟後更愛足球。「記得當年校長Brother Thomas也常和我們踢波,讓我們覺得不要看小自己,因我們讀書可能沒有其他同學利害,但我們的專長在運動方面,同樣會被人尊重。」他又笑說,因Brother Thomas是外國人,自小在中文小學讀書的他,當見到校長就會緊張,但Brother Thomas會用中文跟他說「不要緊張」,無形中啟發到他即使今日做教練,也要和學生拉近距離。


聖若瑟書院校長郭廸民致辭時表示,在跨領域校友對談分享環節中,來自不同背景的傑出嘉賓們,均以他們的視角,展示心目中母校的形象,當中不論是學術傳承與全人教育的探討,還是運動方面的成就及趣聞軼事,也反應了對母校的熱愛。

記者 陳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