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長壽運動!健身教練教3招增強肌肉身體更靈活 這樣走路改善平衡/心肺功能
發佈時間:16:00 2025-04-21 HKT

建立運動習慣對抗身體機能衰退,對於維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有專家表示,想要活得更好更久,必做3個鍛煉動作幫助防止肌肉流失,改善關節健康,保護心血管,避免嚴重受傷或疾病風險,達到理想的延壽效果。
甚麼運動鍛煉對長壽最有幫助?
根據《INDEPENDENT》報道,健身教練Ollie Thompson表示,肌肉鍛鍊及阻力訓練對於長遠健康相當重要,能夠保持身體強壯和靈活,幫助在生命的最後數十年保持活力、遠離疾病,並有獨立自理能力。
持續的阻力訓練習慣有哪些好處?
-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增強新陳代謝。
- 降低血壓和發炎,保持心血管健康。
- 維持荷爾蒙平衡,對抗與年齡相關的衰退。
- 保持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
- 增強免疫系統,以預防疾病。
3大長壽運動 增強肌肉提升平衡/靈活度
Ollie Thompson在社交平台的影片示範了3個對長壽最有助益的阻力訓練動作,幫助提升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力及穩定度,從而預防跌倒,維持活動能力,以及改善痛症,擁有更長的健康壽命。
1. 輔助型引體上升(Assisted Chin-up)
輔助型引體上升步驟:
- 將槓鈴放在訓練架上大約胸部高度的位置。
- 坐在槓鈴下方的地面,伸手將槓鈴舉過頭頂,反手握住,雙手分開與肩同寬。
- 雙腳踩在地板上支撐身體,向上拉動身體,直到下巴高於橫桿。做這個動作時,想像一下將肩胛骨擠壓在一起。
- 慢慢讓身體回到初始位置。
- 隨著力量不斷提升,可嘗試減少雙腳的支撐,增加鍛煉難度,挑戰自己。
- 也可以使用輔助引體上升機或阻力帶,來進行此練習。
好處:
引體上升聽起來難度很高,但借助輔助機器、阻力帶,或者透過調整引體上升桿高度並用雙腳支撐,就能夠符合大部分人的健身水平。
引體上升能鍛煉上半身的背部、二頭肌、前臂和核心肌群的多塊肌肉,也是最佳的肩部運動之一。一次完整的動作,從懸垂狀態,到拉起身體,下巴靠在橫桿上,肩胛骨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運動,令肩部更有力量、穩定和機能良好。此外,引體上升也有助訓練握力。有研究表明,握力與更健康的肌肉質量和更長的壽命密切相關。
2. 保加利亞分腿蹲(Bulgarian Split Squat)
保加利亞分腿蹲步驟:
- 背向並站於長凳或固定平面的前方一步位置,其平面的高度約與膝蓋齊平。
- 左手握住啞鈴或壺鈴,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手掌朝向身體。
- 保持右腿伸直,臀部平直,將左腳腳步放在身後的長椅或平面上。
- 放低左膝,直到幾乎觸碰到地面,同時保持胸部挺直,然後用右腳發力回到初始位置。
好處:
保加利亞分腿蹲集中訓練下半身的肌肉,非常適合增強臀部、膝蓋和腳部的力量和穩定性,有助矯正嚴重的肌肉不平衡問題。同時改善身體平衡和對空間的感知,減低晚年時絆倒和跌倒的風險。
如果動作正確,還可以伸展髖部,這個部位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減弱。提升髖部的力量和靈活度,對於保持運動質量和正常行走相當重要,也有助減輕背痛或髖部疼痛。
3. 農夫行走(Farmer's Carry)
農夫行走步驟:
- 雙手各握著1個啞鈴或壺鈴,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手掌朝內。
- 保持身體直立,收緊核心,負重行走。
好處:
農夫行走是一項全身運動,需要走動也鍛煉到握力,對於改善體態非常有效,對於關節、臀部穩定性、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和運動知覺也都有助益。進行時呼吸會變得急促,因此也有屬於帶氧運動的增強心肺功能之好處。它非常容易上手和調整難度,對大部分人都是可行的鍛煉動作。
阻力訓練+帶氧運動 全方位提升健康
除了阻力訓練,Ollie Thompson也建議配合低強度第二區帶氧運動(Zone 2 Training)及高強度間歇訓練,以達到全面的鍛煉。這些運動能夠提升心率和最大攝氧量(VO2 max),改善對線粒體功能,降低患上嚴重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減低死亡率,並有助維持大腦健康、提升能量、改善睡眠質量,以及管理壓力。
資料來源:《INDEPENDENT》
延伸閱讀:必吃11種長壽食物防腦退化 抗老名醫大推1種好油改善認知
---
相關文章:
港人這習慣可延壽/防癌/降三高 更集10大好處 心血管病風險降77%
研究證50歲前做好5件事 可延壽14.5年 90歲前死亡風險減35%
68歲長壽專家逆齡15歲 延壽必採這種最佳飲食法 3類食物絕不吃
女士50歲後易衰老?每日必做6件事防腦退化/中風 更年期後這樣吃長壽保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