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症患者大腦微膠粒含量高6倍 醫生警告3大行為恐吞膠 扭開樽蓋也中招!

更新時間:15:21 2025-04-16 HKT
發佈時間:15:21 2025-04-16 HKT

【腦退化】微塑膠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如長期攝取更恐傷大腦!有醫生引述研究指,患腦退化症的患者大腦中發現累積塑膠微粒竟高達6倍,這顯示身體如長期攝取微塑膠,恐增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而日常生活中有3大行為,恐會吞下微塑膠傷身而不自知,其中扭開樽蓋竟然也是一大陷阱!

腦退化症患者 大腦微膠粒含量高6倍

減重醫生蕭捷健在Facebook專頁發文引述一項於2025年2月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研究團隊發現,生前曾患腦退化症的死者,其腦部塑膠微粒累積量竟比健康人群高出3至6倍,部分案例甚至更高。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團隊運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技術,檢測人體各器官塑膠含量,包括大腦、肝臟和腎臟等器官。結果發現,大腦為塑膠微粒累積濃度最高的器官,這些微粒主要沉積於血管壁與免疫細胞內。研究透過比較不同年份的樣本,還發現2024年死者腦中塑膠含量較2016年增加約50%,顯示累積塑膠微粒的情況可能越來越嚴重。

醫生警告3大行為恐吞膠 扭開樽蓋也中招

蕭捷健醫生也引述多項研究,列出3種大行為可能會導致吞下塑膠微粒,其中扭開樽蓋也出事。

甚麼行為恐吞大量塑膠微粒?

 

 

3大行為可能會吞塑膠微粒

1. 吃香口膠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2025年於美國化學學會(ACS)年會上發表一項初步研究,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咀嚼市面上常見的香口膠後發現,不論哪種香口膠,僅需在咀嚼的前 8分鐘內,就會釋放高達94%的塑膠微粒,平均每克香口膠會釋放約100顆微粒。若養成每天吃香口膠習慣,一年恐累積攝入超過3萬顆塑膠微粒。

2. 開樽裝水蓋

2021年發表在《水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Water and Health)的研究指出,每次開關樽裝水蓋,瓶蓋與瓶口摩擦就會釋放約500顆塑膠微粒進入水中,且開關次數越多,水中含有的塑膠微粒就越多。此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於2024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指出,透過運用先進的「受激拉曼散射顯微術」發現樽裝水有非常微小的「奈米塑膠」,而檢測市售的樽裝水,更發現每公升竟含有高達24萬個塑膠顆粒。

3. 塑膠容器/包裝

外賣杯和塗層紙杯在裝熱飲時,會促使內層塑膠淋膜釋放微小塑膠粒子;而塑膠砧板,在切菜過程中經刀具反覆刮擦,也會產生細小的塑膠碎屑混入食材中。

微塑膠或含塑化劑 經常接觸增乳癌風險90%

人體攝入的微塑膠,當中若含有塑化劑,可能對健康產生危害。根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塑化劑(又稱增塑劑)是用來加入硬塑料等物料中,使更具彈性和耐用。廣泛用於多種工業和消費產品,主要用於聚氯乙烯(PVC)產品,當中有些用於食物接觸物料。

由於塑化劑廣泛存在於環境中的污染物,我們無可避免會透過食物、水或皮膚與塑膠接觸等不同途徑攝入小量塑化劑。不過,人體可有效代謝和排出鄰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劑,攝入小量鄰苯二甲酸酯不會影響健康。

不過,台灣中研院於2014年發布一項的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11,923名女性達20年,證實經常接觸塑化劑產品、暴露於塑化劑的女性,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90%。

專家履歷:蕭捷健

台灣體重管理主治醫師、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教練(ACSM-CPT)培訓師、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認證(ISSN)運動營養專家。

資料來源:減重醫生蕭捷健香港食安中心

延伸閱讀:喝樽裝飲品會致癌不育?研究揭釋出24萬塑膠微粒 4款港人常喝飲品也出事 

---

相關文章:

咀嚼香口膠8分鐘釋94%微膠粒 研究揭長期吃恐吞數萬微膠粒 或增患癌不育風險!

1個茶包恐釋數十億微塑膠?6種茶包材質大比拼 怎樣沖茶免吞毒?

常用外賣盒患心血管病風險增13% 研究揭裝2種食物最高危 恐釋250億塑膠微粒

1種飲水習慣恐致大腸癌!腸道毒物多3.4倍 連大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