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與色弱 經常被混淆

更新時間:16:45 2020-06-24
發佈時間:03:00 2020-06-09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
  大眾對色盲及色弱認知不多,經常誤以為所有色盲和色弱患者都生活於「灰色世界」,但其實色盲和色弱並不等同完全看不到顏色。今期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講解兩症的分別、致病原因及檢查方法。
  英文「Color Blindness」可翻譯作「色盲」和「色弱」,泛指眼睛對顏色的接收和傳遞出現障礙,惟在中文的意思中,「色盲」和「色弱」在病情上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說:「眼睛內有視錐細胞(Cone Cell),各自負責紅、藍、綠這三原色,而我們說的『色弱』是指眼睛內缺乏某一種視錐細胞,或是對相應顏色的感覺較差,導致無法分辨某一種顏色,但尚能分辨三原色中餘下的兩種。可是,如果缺乏多於一種視錐細胞,表示患者只能看見餘下一種顏色,甚至是三種顏色都無法看見,只能夠看見灰色,就是『色盲』。」
  碧納菲醫生表示,色弱和色盲大多數是先天性,由遺傳所致,她說:「原因是患者的視錐細胞發育不良,或無法正常運作,令眼睛難以辨別顏色。由於視錐細胞的遺傳是根據X染色體而定,所以男性會較多出現色弱的情況。據研究指出,全球約百分之八的男性患有色弱問題,女性患者卻只有百分之零點五,而完全色盲的機率則是三萬分之一。」
  色盲亦有機會是後天引致,因為除了視錐細胞的因素外,能看見顏色還需要配合視覺器官的正常運作,包括腦部、視網膜和視神經等。「若果患者遇到疾病、意外、頭部嚴重撞擊等等,導致其視覺器官受影響,便有機會令接收顏色的能力出現障礙。較常見的例子,好像嚴重交通意外、疾病如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等,甚至部分藥物影響,都有機會影響到視錐細胞,導致色盲。」碧納菲醫生解釋。
  先天性色盲直至現時仍然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碧納菲醫生說:「先天色盲通常在兒童發育時期便會發現,一般在學習認識顏色時,老師或家長有機會發現小朋友對某一部分顏色的辨別能力較弱。其實,愈早發現兒童患有色盲愈好,能夠讓小朋友盡早適應生活。特別是如果家長同樣患有色盲或色弱問題,便要特別注意小朋友的情況,盡早檢查,而由於大部分問題以色弱為主,所以對於生活和學習的影響並不大。」
  色弱人士較多在分辨紅、綠色有困難,因此有部分針對色弱人士設計的眼鏡,能夠幫助患者將紅色和綠色的對比放大,現時亦有專門為色弱人士設計的應用程式,告訴他們物件的真正顏色,方便他們辨別,減少因色弱而導致的生活不便。
  要診斷色盲或色弱,較多人會聯想到大量顏色波點和中間有數字的圖案,碧納菲醫生說:「那是『石原氏色盲檢測圖』,能夠作為篩查工具,檢測有否色盲問題;如果對某數張『石原氏色盲檢測圖』中的數字看不清楚,或看得非常吃力,表示有機會患有一定程度的色弱,需要接受眼科醫生的詳盡檢查。另外,亦有其他較為專業和詳盡的檢查方式,例如『Farnsworth–Munsell 100 Hue Test』,測試檢查者能否將不同顏色的波點,按漸變的色相,正確、順序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