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獨居老人太寂寞 助長者打破抑鬱症宿命

更新時間:12:00 2022-01-06 HKT
發佈時間:12:00 2022-01-06 HKT

 A是一位退休老師,與傭人居住,三名子女已經移居外地,寄託於香港居住的外甥照顧。A今年七十歲,丈夫三年前過身,留下傭人照顧起居飲食。近月子女發現母親通話時間愈來愈少,話也說得不多,經常抱怨疲倦。傭人亦報告老人家進食減少,外出活動也少了,擔心她患上抑鬱症。子女拜託表哥帶母親會見精神科醫生作評估。

 隨着人口老化,獨居長者愈來愈普遍,現時65歲長者約佔人口18%2019年人口統計)。當中每100名長者便有13人獨自居住。 長者一般甚少透露抑鬱情緒,避免子女擔心。抑鬱的長者可能抱怨身體不適,常求助家庭醫生。很多家庭醫生都會主動詢問長者抑鬱症狀,研究發現接近一半獨居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

沉默寡言 了無生趣

 A老師自從子女相繼離開香港後,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沉默寡言、了無生趣。除了處方抗抑鬱藥之外,正向心理治療(Positive Psychotherapy)亦十分重要,例如鼓勵長者每日做一件開心的事情,例如吃一份美味的食物、看一齣溫馨的電影、做適量的運動、見久違不見的親友。

 記得以前曾建議即將移民的子女,協助父母家中裝上視像通話平板電腦,以便增加通話時間,也方便外地的子女隨時與父母保持聯絡。天涯若比鄰,彼此都了解大家的生活,可助舒緩長者的孤獨感。

文: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