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你傾偈|有發燒唔一定係中招 醫生分享發燒後6大自理方法
發佈時間:00:00 2022-03-17 HKT
疫情加溫下,稍有發燒咳嗽等症狀,都會讓許多人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確診還是感冒不適,市民可以透過自行進行快速測試以求心安,如果快速檢測結果呈陰性,但發燒等病徵持續,又可以如何處理呢?
發燒屬正常免疫系統反應
發燒其實是身體對抗外敵的正常免疫系統反應,家庭醫學專科林威智醫生表示,當身體遭外敵細菌、過濾性病毒入侵時,身體就會製造士兵和武器去打仗,即是白血球、抗體和其他化學物質,而這個過程身體的新陳代謝率會增加,繼而令體溫上升,出現發燒的情況。因此所有感染都會令人體發燒,例如流行性感冒、腸胃炎、尿道炎或小朋友的玫瑰疹,而比較嚴重的,包括肺炎、小朋友的川崎症,甚至癌症都會令體溫上升。


想了解更多健康故事?
中醫視像診症|認識6種體質新冠治療方案 連花清瘟膠囊只啱一類人
6成發燒患者終確診
然而,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情況下,近幾年市民外出時已戴口罩,亦有改善家居環境衞生,所以感冒情況少,林威智醫生指出近兩個月Omicron肆虐,發燒求診的患者,最終有5至6成都是患上了新冠肺炎。不過可能是因為感染初期病毒數量少,令快速測試結果呈陰性,林威智醫生建議患者可以做核酸測試,或每1至2日再自行做快速測試,確保不是感染新冠肺炎。要判斷發燒的嚴重程度,並不是判斷發燒的度數或維持了多久,而是要分辨發燒的原因,以及看看有否出現發燒的相關症狀,例如是否神智清醒、咳嗽和流鼻水的嚴重程度等。

陰性發燒自救方法
新冠疫情令本港目前的醫療系統負荷過重,如果發燒情況不嚴重,可以留家休養,不要上班上學,以及避免與他人接觸。林威智醫生提供一些建議,予發燒患者參考,但如果有其他症狀,就要盡快去求醫。
發燒患者 6大建議
- 服用備用藥物,如撲熱息痛
- 開窗;開風扇或開冷氣,以保持室內溫度20至25度
- 穿著鬆身透氣衣物
- 用溫水洗澡;小孩可用溫水浸浴
- 多喝溫水勿出現脫水
- 減少活動多休息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