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冬病夏治 三伏天灸7‧16初伏 睇真可治哪些病症
發佈時間:03:00 2022-07-08 HKT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乃進行三伏天灸作「冬病夏治」最佳時機。今年初伏灸、中伏灸及末伏灸分別為7月16日、26日及8月15日,提提大家把握時機保健抗病。
發揮冬病夏治作用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此時治療一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調整陰陽,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在中醫學上,就有很多辦法來達到冬病夏治,大家都熟悉的三伏天穴位貼敷療法,即天灸療法,又稱藥物灸,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抹或敷貼於穴位、患處,通過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甚或起泡,如同灸療般,達到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整氣血來防治疾病。
‧天灸療法適應症
1. 肺系相關病症: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慢性肺氣腫等)、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病症。
2. 痛症: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
3. 其他類別:失眠、抑鬱、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盤腔炎、夜尿症、遺尿等。
兒童同樣適用
對於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關節炎、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這些疾病都可以天灸冬病夏治的方法改善,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另外,對於肺系疾病屬虛證寒證者、鼻敏感、常感冒者,也可以天灸治療。中醫理論認為「肺合皮毛」,肺開竅於鼻,直接與外界相通,又外合皮毛而主肌表,肺氣足時則不易受外邪,以上諸病亦會改善。天灸治療作用在背俞穴上,可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整氣血,增加人體抵抗力,以達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臨牀診療所見,不少兒童都受鼻敏感、皮膚敏感、腸胃虛寒等問題所困擾,多屬肺脾氣虛證,除了內服中藥外,天灸治療亦可幫助增強脾胃功能、改善症狀。
某類重症患者不宜
天灸療法雖簡捷有效,但並非所有疾病都適用,例如急性發作期的疾病、肺部感染、發燒、咽喉發炎、皮膚容易過敏、皮膚破損、嚴重的心肺功能不足、重度糖尿病患者、孕婦,以及一歲以內嬰兒,還有部分支氣管擴張的個案,例如病人免疫力較差而又需要同時注意避免受感染,通常便不建議進行天灸,但若是外感咳嗽的情況,辨證屬於寒性咳嗽者則可進行天炙。
此外,由於天灸是以熱藥治寒症,藥物以溫陽為主,中醫辨證屬熱者亦不宜使用,故應先經中醫診斷後才決定是否適合進行天灸。
文:張勇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