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31歲男子患胰臟癌 醫生揭5大癌王症狀 無食慾降體重已高危
發佈時間:17:43 2023-02-25 HKT

沒有食慾、體重下降,可能是患上胰臟癌的症狀。有醫生分享案例指,台灣一名31歲男子年紀輕輕竟確診胰臟癌,令他感到震驚,不過經詢問後才得知,男子平常有1壞習慣,導致患胰臟癌風險大增3倍。醫生又綜合患者的經歷,總結出5個患上胰臟癌的症狀。
31歲確診胰臟癌 成最年輕患者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指,上述男子是自己從醫以來接過最年輕的胰臟癌患者,該名男子當時曾胰臟炎求醫,其後透過「內視鏡超音波」發現腫瘤並確診早期胰臟癌。
林醫生又講述另一名40歲胰臟癌男患者,指他當時的症狀不明顯,只有胃部持續疼痛、體重下滑等症狀,直到求醫時已發現癌症轉移到肝臟。
總結5大胰臟癌症狀 1習慣風險高3倍
林醫生總結2名患者的症狀,發現有5大共通點:
胰臟癌症狀1:吸煙
有4分1胰臟癌患者都有吸煙習慣。吸煙會增加患癌風險高達3倍,平均患癌年齡亦比非吸煙者提早10年,而且要戒煙達10年以上才能降低風險。
胰臟癌症狀2:胃痛
持續胃痛超過1至2個月,即使食胃藥後仍無效。
胰臟癌症狀3:沒有食慾
如經常沒有食慾,連同持續胃痛,就要小心患上胰臟癌。
胰臟癌症狀4:背痛
胰臟位於後腹腔,當腫瘤壓迫到神經時,就可能引發背痛,不過出現此症狀時腫瘤一般已經較大。
胰臟癌症狀5:體重減輕
一般人出現這個症狀時才會求醫,但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症狀,多數患者出現此症狀時已難治癒。
相關文章:胰腺炎|32歲男過年狂食患胰腺炎險死 飯後出現2症狀須求醫保命
只照傳統超音波未必能發現胰臟癌
林醫生又指,胰臟癌無法靠傳統腹部超音波診斷,上述2名患者在確診胰臟癌前1至2個月都曾照過傳統超音波,但當時未發現有異常情況。林醫生建議選擇有高偵測度的「內視鏡超音波」,才能辨識小型胰臟腫瘤。
內容獲「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轉載
及早預防胰臟癌5大方法
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曾講解及早預防胰臟癌的5個方法:
延伸閱讀:胰臟癌6大常見症狀
本港第5大致命癌症為胰臟癌。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
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醫管局指,若出現以下徵狀,有可能是胰臟癌徵兆:
胰臟癌高危一族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癌成因未完全明瞭,可能是胰臟細胞變異增生,而大部份的胰臟癌指的是來自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胰臟癌發病年齡大多在65歲以上,而以下10類人屬高危人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