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1種小食防大腸癌 13萬人研究揭每周吃2次 患癌風險降20%

更新時間:16:00 2025-02-15 HKT
發佈時間:16:00 2025-02-15 HKT

【預防大腸癌】吃零食也可防大腸癌?美國一項涵蓋了13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有1種健康小食只需每周吃至少2次,即可降低約20%的患大腸癌風險。

常吃1種小食防大腸癌  13萬人研究證風險降20%

哈佛大學附屬的教學醫院「麻省總醫院布萊根」(Mass General Brigham)的研究團隊指,有一種常見的小食被認為有助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亦有助調整腸道菌群組成,因此希望驗證,長期攝取這種食物會否影響大腸直腸癌的病發風險。研究結果在今年2月發表於《Gut Microbes》期刊。

 

甚麼小食可防大腸癌?

研究團隊分析了132,056人從1980年至2016年的飲食及健康資料,這些樣本分別來自美國兩個大型的隊列研究計畫:護理健康研究(NHS)和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HPFS)。根據參加者進食乳酪的頻率,研究團隊將樣本分為4組(每月<1份、每月1-3份、每周1份和每周≥2份)。

吃乳酪如何降患大腸癌風險?

追蹤期結束後,一共發現3,079人罹患大腸癌,其中的1,121宗病例提供了癌細胞組織雙歧桿菌含量的資料,當中有346名患者是屬於「雙歧桿菌陽性」這種大腸癌腫瘤亞型。「雙歧桿菌陽性」腫瘤十分常見,有研究表明,在30至35%的大腸癌組織中可檢測到雙歧桿菌。

團隊也發現,乳酪攝取量與整體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雖然沒有顯著關聯,不過每周吃至少2份乳酪的人,較每月吃至最多1份乳酪者,出現「雙歧桿菌陽性」腫瘤的風險低20%。另外,團隊也分析了大腸癌發生的位置,發現常吃乳酪的人,出現近端結腸癌(編按:發生在大腸右側的癌症)的風險較低。

腸道壞菌恐引發大腸癌

乳酪含有不同種類的益生菌,有助平衡腸道微生物種類及預防便秘。研究團隊表示,乳酪和其他發酵乳製品,能夠透過調節免疫系統和發炎反應,從而有益腸胃健康。這項研究表明了,這種保護作用可能特定於「雙歧桿菌陽性」腫瘤,很可能是因為乳酪多種益生菌增強了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防止有害細菌引發癌症。

他們亦推斷,由於初級膽汁酸轉化為次級膽汁酸主要發生於近端結腸,這個過程與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有關,而長期攝取乳酪能夠調節微生物群,因而降低了出現近端結腸癌的風險。

論文的共同作者、「麻省總醫院布萊根」臨床和轉化流行病學部主任Andrew T. Chan亦表示,「這篇論文進一步證明了飲食、腸道微生物群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聯。」

相關文章:1種飲水習慣恐致大腸癌!腸道毒物多3.4倍 連大腦都有?

1年超過2000港人死於大腸癌 大便變幼要小心

根據本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大腸分為結腸與直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分。大腸內壁細胞有時會不正常生長,出現瘜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雖然大部分的腫塊皆為良性的,但亦有小部分瘜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即為大腸癌。大腸癌是本港第3大常見癌症,在2022年共有5190宗新病例,男女新症比例約為1.3:1,更造成了2270人死亡。

大腸癌有哪些症狀?

癌症網上資料中心指,大腸癌在早期有機會全無症狀,較可能的徵狀包括:

  •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大便後仍有便意。
  • 無故體重下降。
  •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 身體出現貧血徵狀: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延伸閱讀:吃乳酪可通便防大腸癌 營養師推介18款高蛋白低糖乳酪

資料來源:《Gut Microbes》

---

相關文章:

癌症名醫揭3類早餐易致癌 這種肉吃2塊易中招?常喝這飲品患大腸癌率高60%!

60歲料理專家患大腸癌3期 24年不復發 靠4招養腸必吃3食物

常便秘患大腸癌率高1.5倍 醫生推介4大食物通便防癌 1水果如天然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