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恐致3大癌症 這種癌症風險激增近5倍 研究揭1種人更高危
發佈時間:15:25 2025-03-28 HKT

【糖尿病/患癌原因】血糖長期偏高可導致嚴重併發症,禍及大腦、眼睛、心血管等器官。最新研究更發現,患上糖尿病後,在5年內有3種癌症的病發風險顯著增加,均是致命率高的癌症,患癌機率最高激增達5倍,而且性別之間有明顥差異。
糖尿病恐致3種癌症 這種癌症風險激增近5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及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IHR)曼徹斯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過往的研究表明了第2型糖尿病與幾種肥胖相關癌症的高風險有所關聯,但因果關係尚未清楚。是次研究分析了糖尿病與13種癌症發病率的關係。研究將於2025年5月歐洲肥胖大會(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發表。
糖尿病會增加患癌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94873人的數據,當中有23750人是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他樣本則為對照組,以調查糖尿病對以下13種肥胖相關癌症發病率的影響:
- 肝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食道癌、胃癌、多發性骨髓瘤、膽囊癌、甲狀腺癌、腦膜瘤和卵巢癌
結果表明,新發病的第2型糖尿病,與其後罹患某些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 經過平均5年的追蹤期,第2型糖尿病患者當中,出現了2431宗新確診的原發性癌症,而對照組當中,則新確診了5184宗原發性癌症個案。
- 男性患上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48%,女性的風險增加24%,影響與 BMI無關。
- 男性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7%,女性的風險增加34%
- 男性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增加74%,女性的風險增加近1倍。
- 男性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近4倍,女性罹患癌症風險增加近5倍。
- 新發病的第2型糖尿病,與女性子宮內膜癌和停經後乳癌的患病風險沒有關聯。
研究人員補充,現階段未能確定男女之間的患癌機率的差異,是否由於性別相關的生物路徑,例如荷爾蒙水平、胰島素敏感度、身體脂肪構成等造成。關於第2型糖尿病影響肥胖相關癌症的機制,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血糖多少屬超標?留意糖尿病8大初期徵兆
本港醫管局指,糖尿病是一種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當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糖便會不正常地升高,導致糖尿病。其中,第2型糖尿病佔所有病例超過九成,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拒,無法有效吸收及利用葡萄糖,導致過多糖分積存在血液。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根據美國糖尿協會的提議,血糖異常及糖尿病的標準如下:
- 空腹血糖異常:空腹血糖介乎「≥5.6mmol/L」至「<7mmol/L」
- 血糖耐量異常:餐後2小時血糖介乎「≥7.8mmol/L」至「<11.1mmol/L」
- 空腹血糖異常及血糖耐量異常都屬於前期糖尿病
- 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初期症狀:
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以下徵狀: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感到飢餓
- 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
- 視力模糊
- 傷口不易癒合
- 皮膚痕癢,女性或會出現陰部發癢的情況
糖尿病有何併發症?恐損5大器官?
醫管局資料,糖尿病有機會引起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嚴重者有機會導致截肢或致命風險:
1. 慢性併發症
若糖尿病控制不當,血糖長期偏高,血管和神經系統容易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長期受損,甚至喪失功能,有致命風險:
- 腦:腦血管病如中風等
- 眼睛: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
- 心臟及血管:冠心病、心臟衰竭、高血壓
- 腎臟 :蛋白尿、感染、腎功能衰竭
- 足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潰瘍、感染。如下肢潰瘍感染長期不癒者,可能需要截除下肢
2. 急性併發症
急性血糖過低 (血糖少於3.9mmoil/L):
- 患者可能出現會出心跳加速、嚴重饑餓、頭暈、眼花、震顫、發抖、冒冷汗、嘴唇、舌頭或手指有麻痺感覺,昏昏欲睡、甚至神智不清
- 若患者清醒,可服用15克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方糖/果汁糖3粒、3茶匙砂糖、普通汽水或果汁半杯,徵狀改善後加麵包1小片或餅乾3-4塊
急性血糖過高 (血糖等於或超過15mmoil/L):
- 患者可能會呼吸快而深、有噁心、嘔吐、劇渴現象、並引致神智不清或昏迷情況
- 此時患者應盡快送院醫治
醫管局建議通過預防肥胖,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BMI應保持在18.5-22.9,如體重過胖者,應訂立現時體重5至10%的減重目標,配合均衡飲食,以低脂肪、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素飲食原則為目標。同時也要保持活躍,每星期最少5天進行30分鐘或以上、中等強度運動。
資料來源:《Eurekalert》、醫管局
---
相關文章:
預防糖尿病戒糖就夠?醫生揭常吃1種肉增30%患病率 86%患者這樣做逆轉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