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蚊咬恐與皮膚有關?醫生揭5類人最惹蚊 容易流汗/孕婦都中招!
發佈時間:12:07 2025-04-28 HKT

春夏交界是蚊子頻繁出沒的季節,不少人以為常被蚊子叮咬或與血型有關,但其實不然。有醫生指出,有5類人特別容易「惹蚊」,這與他們的皮膚表面狀況有關,當中孕婦因為1個原因而榜上有名。
易被蚊咬恐與皮膚有關?蚊子最愛皮膚這物質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陳潔雯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春夏交替之際,氣溫逐漸回暖,蚊子活動也隨之頻繁。若發現自己在戶外稍作停留就被叮咬,而身旁朋友卻能安然無恙,或是夜間開窗通風時總被蚊聲困擾,這些現象可能暗示需要特別關注皮膚狀況。
陳醫生表示,2022年洛克斐勒大學在國際期刊《Cell》發表的3年研究顯示,蚊子主要透過特殊的「嗅覺受器」來偵測目標,這些受器集中分布在蚊子的觸角和下顎鬚,能敏銳捕捉空氣中的化學分子。其中,蚊子的嗅覺受器對「羧酸」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皮膚表面羧酸濃度較高的人士,更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
除了皮膚的羧酸體質外,陳醫生也指出,人體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群,包含益生菌,也會對蚊產生吸引力。研究中還指出,皮膚微生物會透過分解皮脂產生多種有機酸,包括乳酸、乙酸及羧酸,改變皮膚pH值與氣味組成。當皮膚菌叢的活動增加羧酸濃度,就會大幅增強對蚊的吸引力。因此,皮膚菌叢組成不僅關乎肌膚健康狀態,更直接決定是否為吸蚊體質。
醫生揭5類人最惹蚊 容易流汗都中招!
易被蚊咬除了與皮膚的羧酸有關,陳醫生也列出有5類人容易成為蚊子選擇叮咬對象:
甚麼人容易被蚊叮咬?
5類人最惹蚊:
1. 新陳代謝快的人
新陳代謝旺盛的人士因皮膚細胞更新速度較快,會分泌較多皮脂,這些皮脂經皮膚表面微生物分解後釋放出更多的羧酸,進而成為蚊子叮咬的目標。
2. 容易流汗的人
因汗液中含有乳酸、氨基酸等成分,這些物質會改變皮膚表面微生物的生態,促進菌叢分解皮脂,從而增加羧酸的生成量,成為蚊子叮咬的目標。
3. 皮膚菌叢豐富的人
因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種類與數量較多,這些細菌會加速分解皮脂並轉化產生多種有機酸,其中羧酸正是蚊子最敏感的氣味之一,使這類人的體味對蚊子產生強烈吸引力。
4. 懷孕中的女性
懷孕期因荷爾蒙變化導致體溫上升且新陳代謝加速,刺激皮脂腺與汗腺分泌增加,促進皮膚表面羧酸的生成與釋放。
5. 愛運動的人
因劇烈運動導致體溫升高並刺激汗腺與皮脂腺的分泌,這些汗水與皮脂經皮膚菌叢分解代謝後,會釋放更多羧酸,讓蚊子更容易追蹤氣味來源。
4大方法預防被蚊咬 少吃2大食物也有效?
陳醫生建議採取以下4種方法,透過維持良好的皮膚生態平衡、降低羧酸濃度和搭配正確的防蚊策略,有效減少被蚊叮咬:
- 維持皮膚清潔,減少多餘皮脂堆積。
- 均衡飲食,減少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攝入。
- 養成勤洗手習慣,降低皮膚表面羧酸濃度。
- 保持身體乾爽,降低細菌繁殖機會。
被蚊咬後恐染登革熱 小心頭痛發燒8症狀
被蚊叮咬後,患處最常見會出現痕癢,嚴重甚至恐感染登革熱。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地區,是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的傳染病。
感染登革熱後,常見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噁心、嘔吐、淋巴結腫脹、出疹。但有部分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並無明顯病徵。部分人只會出現發熱、出疹等輕微及不明確的病徵。
預防被蚊咬忌用有香味物品?先搽防曬/先噴蚊怕水?
本港衞生署亦提醒,若要預防被蚊叮咬,穿著衣服、使用驅蚊劑,或到戶外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 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
- 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在一般的情況下,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
- 採取其他關於戶外的預防措施: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依照指示重複使用昆蟲驅避劑;如果同時使用昆蟲驅避劑及防曬液,應先塗防曬液再塗上昆蟲驅避劑。
資料來源: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陳潔雯、衞生防護中心、衞生署
延伸閱讀:消委會驅蚊劑|真人實測25款!$208產品1分鐘吸126隻蚊 9款滿分最有效驅蚊
---
相關文章:
醫生揭8類人最惹蚊!這種血型易被蚊咬?忌穿1種衣服?出汗易惹蚊?
端午節前後小心5種蚊蟲 被咬死亡率達60% 醫生教5招防蚊驅蟲 行山戶外活動小心
防蚊方法|被蚊咬頭痛出血恐致命 全球50%人易中招3地區高危 7招防蚊防登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