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港婦大便稀爛腹脹疑患卵巢癌 服中藥1個月癌指數下降(附抗癌食療)

更新時間:13:08 2022-11-11
發佈時間:13:08 2022-11-11

經期長期不穩,可能是卵巢出問題,甚至有患癌風險。本港註冊中醫師陳嬿珺向《星島頭條》分享病例指,一名45歲女子早前發現「癌胚抗原指數(癌抗原)125」屬偏高水平,懷疑患有卵巢癌,不過經中藥治療後,成功令癌指數下降。陳醫師表示,在中醫角度,不同部位的癌症都在一定環境及條件下形成,只要及時改善身體內在環境,就可降低癌指數。

大便稀爛及腹脹疑患卵巢癌

陳醫師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表示,該名女患者體型肥胖,平時月經量較少及經期不穩、大便稀爛且腹脹、難以排便、患有高血脂,後來在一次例行檢查後發現體內「癌抗原125」偏高,達89.5,即可能患上卵巢癌,於是向中醫求診。

陳醫師指,經診斷後發現患者面色萎黃、舌苔較少且淡、舌大、脾胃脈象無力、肝脈象呈弦脈,屬於肝鬱脾虛 。肝鬱令膽汁分泌過少,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導致身體裡油分過多,引發高血脂,進一步加劇脾虛症狀,產生積滯並停留在子宮。

服中藥1個月癌指數即下降

陳醫師處方數款中藥,分別用柴胡、香附、佛手幫助患者疏肝理氣;用黨參、黃芪、白朮、砂仁健脾益氣;用丹參、紅花、桃仁幫助活血化瘀;用山楂、荷葉、決明子、大黃通便減脂;以及用白花蛇舌草及蒲公英幫助抗癌。

經過1個月治療後,患者的氣虛狀態有所改善,行路時亦不易氣喘,排便及經期都變得準時,而「癌抗原125」更已由89.5降至59.7。

引發癌症的病機

陳醫師表示,一般人對癌症聞風喪膽,但其實癌症並非無可醫治的絕症。在中醫角度中,癌症腫瘤都是由淤血、積滯、痰飲、熱度等在一定的環境及條件下形成,而不同部位引發癌症的病機也各有不同:

兩款抗癌食療

陳醫師又推介2款抗癌食療:

同場加映:卵巢癌常見症狀

台灣外科醫生江坤俊曾在節目中表示,卵巢癌難察覺,發現時大多已屬末期,一般要等到腫瘤長大,才會發現症狀。譬如腫瘤向前壓,就可能壓到膀胱,因而出現頻尿、尿急情況;若往後壓,就會壓到直腸,導致排便習慣改變,症狀與腸胃不適相似。

常見症狀如下:

同場加映:預防子宮肌瘤5大方法

子宮肌瘤除了帶來經期不適外,還會影響生育能力。彭醫師建議5個方法預防子宮肌瘤: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維持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癌症。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網站列出以下26種有助預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類等,不妨多吃:

記者:Ronald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