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女子持續肚痛疑有3個腎臟 醫生揭確診患大腸癌
發佈時間:18:45 2022-11-16
大腸癌一般會伴隨出現排便問題。台灣一名60多歲女子,因早前感到右下腹部有點悶痛而求醫,當醫生為其進行超音波檢查時,驚見女子多了一個「腎臟」,後來再為其照大腸鏡,證實患上大腸癌。
檢查驚見多1個「腎臟」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他早前遇過一名女患者因腹痛求醫,經觸診後發現患者的右下腹按壓時比較僵硬,但無排便問題,加上患者沒有發燒,只有輕微壓痛,不似是急性盲腸炎。
證實患上大腸癌
錢醫生於是安排患者進行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患者右下腹部多了一個「腎臟」,大小只有約5厘米(cm),正正是患者感到壓痛的地方,懷疑是偽腎臟(pseudokidney sign),是大腸癌症狀。錢醫生再為患者照大腸鏡,結果在盲腸位置看見一個環型生長的腫瘤,經切片化驗後證實為大腸癌。
錢醫生表示,盲腸是大腸的起點,盲腸癌佔大腸癌的9%,由於該處未有糞便形成,即使生出腫瘤亦不會影響排便,也不會有血便情況,只有腫瘤太大造成腸阻塞或出現急性盲腸炎才會被發現。
大腸癌9大高危因素
錢政弘醫生曾經其Facebook專頁表示,大腸癌有一些危險因素,除了一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外,有不少因素都與生活習慣有關,並可分為關聯性較強及關聯性一般。以下9個因素致癌風險較明顯:
常捱夜飲珍奶也會患大腸癌?
愛飲珍珠奶茶、捱夜、返夜更人士患大腸癌風險也高?錢政弘醫生指,以下7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內容獲「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授權轉載
同場加映:大腸癌常見症狀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癌大多由一顆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為良性,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常見病徵如下:
同場加映:大腸癌高危一族
台灣新北成泰醫院內科醫生傅裕翔亦曾發文指出,有6類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同場加映:6大高危食物
台灣內科醫生傅裕翔亦曾指,以下6類常見的食物、飲品為誘發大腸癌的高風險因素,原因及進食建議如下: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