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40歲女不煙不酒背痛揭患癌王 醫生教留意3症狀+5招及早預防
發佈時間:12:05 2022-12-03
胰臟癌有「癌王」之稱,由於初期大部分沒有症狀,不少患者察覺時往往已屆晚期。有胃腸肝膽科醫生分享個案指,一名40歲女子不煙不酒,近半年開始覺背痛及腹脹,接受胃鏡和超音波檢查均未有發現異常。服用腸胃藥後情況越來越差,再度求醫時她證實患上胰臟癌,腫瘤已擴散至肝臟。醫生表示,這病例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並教5招及早預防胰臟癌。
背痛肚脹揭患癌王
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該名女子雖然家族中有3位親人有乳癌病史,但她平時不煙不酒,亦很注重健康。近半年來,女子開始覺得背痛及肚脹,不過未有影響食慾,體重亦無特別減輕,接受胃鏡和超音波檢查均未有發現異常。
為了紓緩肚脹帶來的不適,女子開始服用一些胃腸藥,起初覺得症狀有改善,但後來越吃越不見效,肚子反而越來越脹。雖然並非痛得難以忍受,女子還是決定做抽血檢查,僅發現血糖有輕微上升,空腹血糖值約101 mg/dL(約5.6 mmol/L),糖化血紅素(HbA1c)約6.1,胰島素阻抗性(HOMA-IR)約2.5,不過胰臟癌指標CA19-9卻高達720 U/ml(正常值為37以下)。幾個月後,林醫生再為女子進行超音波檢查,竟發現其胰臟有一顆約3厘米的腫瘤,且已擴散至肝臟。
5招及早預防胰臟癌
林相宏醫生指出,上述個案從家族史、症狀到抽血化驗,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詳情可分為5點:
內容獲「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胰臟癌6大常見症狀
胰臟癌為本港第6大癌症殺手。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醫管局指,若出現以下徵狀,有可能是胰臟癌徵兆:
出現3症狀恐患胰臟癌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醫生曾指出,胰臟癌早期難以被發現,所以若出現不適症狀,往往很易被當成腸胃病或背痛,加上胰臟的位置在身體中央深處,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檢查無法全面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發現時往往已屆中晚期,且存活率低,甚至有「癌王」的稱號。
錢政平醫生提醒,若身體出現以下3種症狀,很大機會患上胰臟癌:
胰臟癌高危一族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癌成因未完全明瞭,可能是胰臟細胞變異增生,而大部份的胰臟癌指的是來自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胰臟癌發病年齡大多在65歲以上,而以下10類人屬高危人士:
減低患胰臟癌風險
醫管局指,雖不能完全防止胰臟癌出現,但可改變一些生活方式,以減低發病風險:
看糞便自測症狀
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列出3種類型糞便,並提醒大眾若出現以下情況就應盡早就醫:
翁梓華表示,醫生通常會從糞便的3大方面來判斷患者狀況:
- 氣味:主要分成正常、惡臭,而惡臭亦有分為腸胃道出血的惡臭和脂肪便的惡臭,前者代表病人腸胃道可能出血,後者代表病人的膽道胰臟系統或許出現問題。
- 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等,黑色代表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現問題。
- 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糊狀等,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問題;顆粒狀代表患者長期便秘;黏液狀代表腸胃道可能受感染;糊狀則代表腸胃道可能出血
同場加映:26種防癌食物
維持健康飲食,有助預防癌症。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網站列出以下26種有助預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堅果類等,不妨多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