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無病痛一照險變胰臟癌 醫生揭5徵兆難察覺 6類人高危須做1事保命
發佈時間:18:24 2024-08-01
「癌王」胰臟癌往往悄無聲息地入侵,多數沒有病徵。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30歲女子平時無病無痛,一檢查卻發現胰臟長有腫瘤,且癌變風險高。醫生指出,超過70%胰臟癌患者早期也沒症狀,因此難以及早發現。有6類人屬高風險人士,應定期檢查。
30歲女無病無痛 一檢查揭險患胰臟癌
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病例指,該名30歲女子本身沒有慢性疾病,近來身體也沒有不舒服,抽血檢查時癌指數和胰臟指數亦顯示正常。由於家族有胰臟癌、乳癌及膽管癌病史,驚覺風險高,因而到診所進行身體檢查,照胃鏡時發現胃壁有一顆5cm大的腫瘤。
林醫生判斷腫瘤不像是在胃部長出來的,看起來更像是附近的器官的腫瘤擠壓到胃部, 有可能是來自肝臟、胰臟、膽囊、大血管、淋巴等部位。進一步接受胰臟超聲波內窺鏡檢查後,最終在胰臟尾部找到那顆5cm大的腫瘤。由於腫瘤內部非常不均勻,林醫生懷疑是一種癌變風險高的黏液性腫瘤(IPMN),建議她進行手術切除。
5徵兆難察覺 70%胰臟癌早期無症狀
胰臟腫瘤要長到多大才會有感覺?林醫生表示,超過7成的胰臟癌在早期均無症狀。至於會否出現症狀,也取決於腫瘤生長的位置。如果腫瘤在胰臟頭部,有機會影響到附近膽囊、膽管等器官,可能「幸運」地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出現黃疸,包括臉色發黃、尿液變深等症狀,讓患者得以在早期發現罹癌。
他指出,以這名女患者為例,腫瘤大至5cm,但她卻沒有任何感覺,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林醫生解釋,由於腫瘤位於胰臟尾部,附近並無特別器官,因此容易被胃腸空氣所阻擋,導致檢查時看不清楚。林醫生表示,早前曾遇過另一位病人,腫瘤已大至9cm,進行傳統腹部超聲波檢查仍看不清楚,只出現胃痛、腰背痠痛等不明顯的病徵。
6類人患胰臟癌風險高 宜盡早檢查
林醫生建議,以下6類人士可能由於家族或個人因素導致屬於高風險,應進行胰臟癌篩查:
- 家族中有胰臟癌、膽管癌、乳癌、大腸癌及卵巢癌病史:這些癌症的基因有所重疊
- 患有糖尿病
- 吸煙
- 喝酒
- 肥胖
- 高動物性油脂飲食
確診胰臟癌恐是晚期 12種徵兆要提防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惡性腫瘤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不少病人不幸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
據醫管局資料,若出現以下徵狀,有機會是患上了胰臟癌: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胰臟癌10大高危因素 預防患癌要遠離1物品
醫管局指出,醫學界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胰臟癌的成因,惟可能與胰臟細胞的異常增生有關,大多數病人都會在65歲發病,有10類人發病率較高。另外,即使無法完全預防胰臟癌,但若改變一些生活方式,仍有助降低風險。
胰臟癌風險因素+預防方法⬇⬇⬇
10類人罹患胰臟癌風險較高
-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並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預防胰臟癌5大方法
- 戒煙:吸煙時的煙霧含致癌物,可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保持健康體重:體重急劇增加或過重,增加患胰臟癌機會
- 經常做運動:適量運動可減少患胰臟癌機會
- 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及低動物脂肪食品,可減少患胰臟癌機會
- 小心危險化學品: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時配合適當安全措施
延伸閱讀:營養師教吃11種食物 補充3大營養護胰臟防癌變
資料來源: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獲授權轉載)、香港醫管局
---
相關文章:
女子全無症狀檢查揭患胰臟癌 疑家居1因素出事 風險高2.8倍
母親患胰臟癌逝 原因與雪櫃有關?專家揭3大致癌行為易忽略 慳家出事
1種水果防6大癌症 患胰臟癌風險減97%!通便功效超強!吃3粒就有效
吃1類菜式可防8大癌症 名醫推介14種食材 防胰臟癌/乳癌/大腸癌
YouTuber24歲已確診胰臟癌 體重暴跌10kg 小心13症狀 5年存活率恐低於5%
25歲女肚痛求醫 確診胰臟癌2個月逝 醫生揭4症狀最高危 致命率達80%
40歲女腰背痛疑患胰臟癌 不煙不酒沒家族史也中?7類人無症狀也要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