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耀 - 水下考古學課程 探究海上絲綢之路|資優人語
發佈時間:12:22 2024-06-07
考古學大家聽得多,然而你可有聽過水下考古學?「水下考古學」利用潛水裝備與海洋探測科技,藉由發掘淹沒在水下的船隻、遺蹟,了解人類歷史,是一門跨領域學問。為了讓資優生接觸嶄新領域,從全新視角了解歷史,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邀得中國香港水下考古文化研究會設計「水下考古課程」,理出海上絲綢之路的脈絡。
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中,16位資優生參加了11節共33小時的課程,內容包括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潛水理論及器材、水下考古繪圖與攝影、海上絲綢之路、南宋沉船「南海一號」等等,還實地參觀香港文物探知館。是次邀得兩位資優生分享課程予她們的啟發。
中五資優生李敏萱對歷史、文化充滿熱忱。敏萱對考古課程甚感興趣,而水下考古更是少有機會接觸的領域。「課程中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有機會親手接觸文物。有一堂課,導師帶了他的私人珍藏,一個古時鑄造錢幣的陶瓷模具給我們拿着觀賞,那種感覺真的神奇。」
「另一難忘經驗是導師帶我們到香港考古學會舊址——香港文物探知館參觀,讓我們看到水底發掘出來的文物。我希望學苑將來可以舉辦更多考古及文學相關的課程,期待有一天真的可以去考古。至於將來,我希望可以在大學主修人類學、副修考古學。」
中四資優生葉敏儀指出,「水下考古讓我們從立體的角度了解歷史。課程中,導師讓我們嘗試背上潛水裝備,那些器材相當重,讓我想到在陸上考古已不容易,更何況在水底。另一次深刻經驗是其中一位導師崔勇先生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水底考古遇上的危險。他是水下考古權威,是第一批打撈『南海一號』的考古人員,他的分享讓我們身歷其境,彷彿跟他一起歷險。」
「水下考古課程中不同導師有不同的切入點,有的聚焦在貨物和港口上,有的集中於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給我全新的啟發。我希望學苑可以舉辦考古與建築的課程,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宗教、文化特色和設計各異的建築物。」
黃金耀
作者為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關注資優學生的成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6月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