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廸 - 放手|家長教室
發佈時間:15:15 2025-04-15 HKT

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家長需要適時「放手」,讓子女嘗試做能力所及的家務,接納及包容他們未盡完善,讓孩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學習承擔。
談到讓孩子做家務,有些家長的反應是「佢搞唔掂架」或者「唉!佢搞掂啲功課先啦」等等。然而,當孩子日漸長大,家長又會埋怨他們太依賴,對家務不聞不問及缺乏自理能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是否有點互相矛盾呢?
延伸閱讀:鄭芷琪 - 《混沌少年時》——別讓混沌混淆 (上)|家長教室
「放手」不是一個時刻,它是無數個時機,亦是一個過程。子女獨立的能力不會因為升中或踏入18歲等人生階段而自動提升。事實上,家長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在適當事情上信任子女嘗試去做。父母有需要時加以援手,協助面對困難;糾正過失時,以事論事,亦要避免比較。
「放手」可以由引導孩子做家務開始。家長可以嘗試說:「我很需要你的幫忙,請你……」邀請孩子幫忙做家務,需具誠意與技巧。首先,父母應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他們很重要,可能有能力幫助爸爸媽媽。這樣,孩子容易感受到優越感和使命感,自然樂於幫忙。父母表現有禮貌的好榜樣,讓孩子學會以禮待人。
延伸閱讀:凌婉君 - 與年輕人好好對話|家長教室
教孩子做家務,不妨先從簡單的開始。孩子可能有其獨特的做事模式,如果沒有大問題,別阻止他們,讓他們發揮。孩子完成家務後,必須嘉許,表示感激。孩子得到讚賞,會對做家務有正面的反應,下一次便有動力再幫忙。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要感謝和鼓勵,希望他們下一次再嘗試。
成就感往往是內在驅動力的重要來源。若子女從家務中體驗到滿足感,自然掌握自理能力,建立對家人的關愛,懂得關心別人,對家庭有安全感。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廸姑娘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文廸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