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發佈時間:14:00 2024-09-05
今天佛山城區,始於晉朝,到今天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佛山」的名稱從前只是南海縣下屬的一個鎮,但如今的「南海」卻和「佛山」角色互換,成為了隸屬佛山管轄的一個區。唐、宋年間的佛山經濟已經十分發達,時至今日,佛山和廣州組成的「廣佛都市圈」,更有助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
廣佛都市圈:
得名自「佛家之山」
「佛山」的得名,是在唐代貞觀年間,南海縣鄉民在塔坡崗(現祖廟街道內)掘得三尊銅佛像。根據碑文,原來東晉時曾有罽賓國(普通話:jì bīn,古代開伯爾山口附近的一個小國)僧人在此建寺、講經,弘傳佛教。所以人們把塔坡崗稱為佛家之山。
唐、宋年間的佛山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記載說:「諸寶貨南北互輸,以佛山為樞紐,商務益盛。」是當時「四大聚」之一,與華北的北京、華東的蘇州、華中的武漢,成為四大最重要的商業城市。尤其是手工業如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藥等的發達,催使商賈雲集,成為嶺南地區商品的集散地。
南派武術、粵劇發源地
佛山還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清之際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流派紛呈。其中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都傳自佛山,並通過創拳宗師陳享、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和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佛山子弟推廣,成為走向世界的武術。
佛山也是粵劇的發源地,明代,佛山民間演戲活動繁盛。於嘉靖年間,建立了戲行會館,稱為瓊花會館,供奉戲行祖師「華光」,是當時戲班管理的機構。會館也成為本地戲班藝伶排練、教習、切磋藝術之地。自此,粵劇漸普及而傳遍了嶺南。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文教的興盛,廣東歷史上曾出過九位文狀元,其中五位出自佛山。第五位是清同治狀元梁耀樞,在他狀元及第榮歸故里時,鄉親們組織表演人龍舞以祝賀,自此人龍舞世代相傳,成為了佛山地區融合舞蹈和武術的表演節目。
延伸閱讀: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中國四大名鎮 文教繁榮興盛 武術武風盛行
粵港澳大灣區:佛山
廣佛都市圈
廣州都市圈內部,近年來還在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這個都市圈包括了廣州中心城區和佛山禪城、南海、順德三區,更廣還可以擴大到廣州和佛山全境。廣佛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城市之間居民跨城通勤頻繁,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廣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印發,進一步耦合城市功能,鏈接交通樞紐與發展平台,創造「一區、三軸、一環」的格局。到2025年,根據這一規劃,廣佛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元左右,作為廣州都市圈主引擎、粵港澳大灣區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網上圖片、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2009-2020)、樂有家研究中心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部分內容節錄自《穿越歷史遊灣區:佛山》,小白楊出版社策劃,中華教育出版。
相關文章:
佛山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穿越大灣區|「每10個港人,就有一個東莞籍?」東莞 慈善家 學者
深圳
廣州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