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澳門開埠 加速東西方文明融合
發佈時間:14:00 2024-10-24 HKT

15世紀,東亞的中國大明和日本都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一個世紀或鬆或緊的海禁之後,大明開放了香山的「浪白澳」一帶(今珠海南水)給西洋、南洋的貿易商船停留駐泊。然而浪白澳的自然條件並不很理想,洋船也需要謀求更好的港灣。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託言商船被風浪衝擊縫裂,貨船潮濕,要求借地晾曬,以租借的形式佔據了今日的澳門。


十字門開商貿頻繁
葡萄牙人佔據澳門,對珠江西岸的香山甚至華南區域的影響非常巨大也非常深遠。一時間商賈使節往來不絕,帶來異地的工藝品、土特產和工業品,也帶走了中國絲綢的華貴、瓷器的典雅和茶葉的芳香。清初粵籍名士屈大均,就在詩中記錄了當時的盛況:「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十字門就是今日澳門、珠海之間的十字門海域。)


廣納西方人才
不僅僅是特殊的商貿之地,這裏還成為宮廷所需各類人才的中轉站和奇異洋貨的供應地。每當洋船泊靠,隨船而來的西洋人便會被安排到澳門的天主教堂學習漢語,肩負皇命的廣東大吏,將其中的頂尖人才舉薦進宮,成為引領宮廷製造業的主力。

商業精英會萃
此外,由於古代的管理條例,非貿易季節的時間,歐美商人、船員、商船女眷都只能在澳門居住。因此澳門中國人社會薰染了許多歐美習俗,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周邊的地區。嶺南的民眾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相較內地已是大為開放,孕育出眾多具近代商業頭腦,精通中外貿易的群體。這些精英甚至一度成為掀起近代風雲的重要推手。



嶺南子弟赴美留學
由於嶺南的風氣、思想開放活躍,也讓嶺南民眾成為最早走出去的群體之一。第一位畢業於北美大學的中國人就是來自大灣區的容閎。他在1870前後推動了晚清幼童留美計劃,開創了中國公費留學之先河。赴美留學的中國幼童大都是嶺南的子弟,他們人數雖然不多,回國後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材,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延伸閱讀:堅韌不拔 帶領中國走出鐵路建設瓶頸 鐵路之父——詹天佑|歷史百科
文:鴻文館文化工作室;圖:維基百科、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中華教育出版。
相關文章:
嶺南
穿越大灣區|嶺南 移民壯大終由他鄉變吾鄉
穿越大灣區|嶺南地區 廣東古人類遺跡 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三水匯聚 眾山圍繞 善用自然優勢地利發展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深圳
廣州
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