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三成家長「違規」申名校 謊報倫敦住址成常態 有錢家庭願捐款17萬

更新時間:06:00 2025-02-08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2-08 HKT

近年英國家長以不正當手法申請子女入讀心儀名校的情況有上升迹象,當中包括謊報居住地址及假裝有宗教信仰。根據調查顯示,有關比例由2022年的24%,上升至2025年的27%;若單計倫敦,比例更達到38%。

公立學校競爭越來越激

房地產網站Zoopla調查針對過去5年內為子女申請學校的1,000多名英國家長,結果顯示公立學校的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可能與政府調整私校學費稅收,導致約4萬名學生從私校轉讀公立學校有關。

調查又顯示,英國家長最常用方法是利用其他地址報讀學校,約30%家長表示曾透過將孩子住址登記在親友家中,以獲得心儀學校的入學資格;而倫敦比例更高達47%,較2022年的26%顯著增加,顯示這種做法正在成為常態。

25%承認假裝宗教信仰

此外,有25%家長承認誇大或假裝宗教信仰,以協助子女進入宗教或教會學校,其中倫敦和全國數據相當。

學校附近成租屋目標

對於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靠財力換取學校名額則是一種更常見選擇。調查顯示,20%的倫敦家長曾因為申請學校而租屋,全國範圍內則為9%。這是因為許多英國公立學校接受租屋家庭的入學資格,令不少家長選擇在目標學校附近短期租屋。學校通常要求提供一年租約證明,代表家長可能需要花費數萬英鎊來達成目標,而倫敦月租平均為2,121英鎊(約2萬港元)。

部份多付百萬作置業

另一種方式是短暫搬入學區,然後在錄取後搬出,全國有7%家長採取了這一做法。至於更願意長期投資的家庭,他們會直接購買好校網的房屋。調查顯示,31%的倫敦家長為此永久遷入目標校區,平均為此多支付115,750英鎊(約110萬港元)的樓價。以全國範圍計,18%家長選擇這個方式,平均多付65,333英鎊(約62.5萬港元)。

除了與住址有關的做法,部分家長選擇通過向學校「自願捐款」來提高錄取機會。調查顯示,10%家長曾以捐款名義向學校支付費用,平均捐款金額高達17,800英鎊(約17萬港元)。

雖然許多家長坦言利用了制度漏洞,但8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此感到內疚。然而,在優質學校激烈的競爭環景下,家長們往往別無選擇。

相關文章:

BNO移民英國恐迎重大變局 英保守黨倡「5+1」增至「10+5」 移英港人︰怕多付十多萬N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