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掀貿戰 反促成中歐合作︳錢楠筠

更新時間:11:21 2025-04-21 HKT
發佈時間:11:21 2025-04-21 HKT

《名家智庫》本周刊出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錢楠筠的評論文章,認為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可能並非全是壞事,雖然看似是一場經濟危機,但也可能是一個地緣政治機會。

另外,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表示,投資者在投資於個股槓桿及反向產品之前,應全面了解其特點、相關股票、運作及風險。

財經作家周顯則提到其朋友「借貴利」的故事,並與讀者分享遇到相關麻煩時的處理方法。除此之外,資深金融評論員曾淵滄談及,中美貿易戰已經發展到純屬數字遊戲。

最後,FIS銀行與付款經理馮凱琳指出,最終能帶來最強勁財務表現的是策略性支出,而非一刀切削減開支。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缺乏經濟或政治理由下,推出一個多世紀以來最高關稅,並將其強加於世界上幾乎所有經濟體。儘管隨後他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的對等關稅降至10%,但對中國貨品卻加徵最高達245%的關稅。

中國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最初進行反制措施,並希望與特朗普達成協議。然而,中國將美國進口商品總關稅提高至125%後,指鑑於目前關稅水平,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不再理會美國的提高關稅行為。

特朗普政府押注中國政府無法承受美國貿易急劇減少帶來的經濟損失。中國GDP近20%來自出口,其中約14.7%出口銷往美國,而美國是中國2024年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在中國努力重振停滯的經濟之際,美國對中國貨品徵收高達245%的關稅,將對中國企業、工人和家庭造成沉重打擊。

內地平民將痛苦歸咎美國

但特朗普奇怪而激進的推出關稅措施,將導致大多數普通中國人將經濟痛苦歸咎於「美國霸凌」。中國政府一再強調貿易的互利共贏,貿易戰「沒有贏家」,同時呼籲民族團結。美國的行為越不合理,中國政府就能獲得越多國內的支持。

此外,中國並不是孤家寡人。拜登政府竭力聯合盟友孤立中國,但特朗普卻把中國與美國傳統盟友推向同一陣線。例如,他將歐盟進口產品關稅提高20%,而歐盟和中國一樣,在特朗普面臨股市崩盤和國債孳息率上升,而突然按下暫停鍵之前,也宣布了報復性關稅。

美國最近對中國的關注,可能被視為試圖重新與歐洲結盟,和其他國家對抗中國。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有效,墨西哥已表示願意對中國徵收與美國相同關稅。但美國已經對自身利益造成傷害,即使歐盟與美國談判成功,關稅以及烏克蘭和格陵蘭的緊張局勢,也將對歐洲人對美國作為可靠經濟夥伴和戰略盟友信心,產生永久負面影響。

對美國的失望不會讓歐洲突然成為中國的盟友,歐盟對中國有許多不滿,尤其是其大量出口電動車,以及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的取態。但透過使與美國的貿易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昂貴和難以預測,特朗普為歐洲與中國拉近關係創造強大動力。

此外,儘管特朗普再次讓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但歐洲和中國都意識到採取緊急行動應對全球暖化的必要性。除了在電動車和太陽能板製造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之外,中國還是綠色能源技術和核能發展最快的國家,而核能已重新引起歐洲的興趣。

俄烏戰事及中國出口對歐洲生產商的影響無疑是棘手問題,但為確保本國經濟不受美國混亂影響的需要,可能會促使雙方妥協。筆者很難說最終會達成甚麼協議,但有很多選擇。中國可以增加從歐洲進口量,限制對歐洲出口,並允許人民幣升值。它還可以共享技術,幫助促進歐洲人工智能(AI)、電動車電池和電力傳輸等產業發展。這將使中國政府在這些領域提供的補貼,轉化為歐洲生產商和消費者利益。另一邊廂,歐洲可以推動中國更多參與全球決策過程,這是中國領導人長期以來的追求。

中國拋棄俄羅斯機會微

儘管中國不太可能拋棄俄羅斯,但在涉及中國利益時,它表現出務實主義。如果中國想向歐洲人釋出善意,可以增加烏克蘭食品進口,以抵銷部分美國農產品進口損失:以及支持烏克蘭難民,利用其在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烏克蘭重建,並阻止中國僱傭兵加入俄羅斯。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早前訪問北京,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7月主持與歐盟領導人會晤,這些都清楚表明,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充分意識到加強合作的好處。如果他們成功實現這一目標,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可能並非全是壞事,雖然看似是一場經濟危機,但也可能是一個地緣政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