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徐熙媛發聲明證曾兩度流產 望鼓勵同道媽媽:「我們或許做的不完美,但真的很努力了」

更新時間:01:35 2023-05-11 HKT
發佈時間:01:35 2023-05-11 HKT

台灣女星徐熙媛大S於前年11月正式宣布與汪小菲離婚,結束逾10年婚姻,本來各自安好展開新生活,大S更閃嫁具俊曄。惟上年底開始,雙方為生活費等隔空「對戰」,其後汪小菲反擊前妻,指大S與具俊曄使用的頂級瑞典牀墊,實為當年汪小菲買下的200萬元新台幣(約50萬港元)牀墊。大S之後霸氣地火速歸還牀墊,成為網民熱話。昨日(10日)因當地一本雜誌揭露大S原來與注小菲舉行婚禮前數天曾流產,令大S於昨晚(10日)發出聲明,她希望這次公開自己失胎經歷,能鼓勵同道媽媽,「我們或許做的不完美,但真的很努力了」。

兩度於重要場合前流產 身心飽受煎熬

於2011年與汪小菲閃婚的大S徐熙媛,身體一向不太好,亦患有癲癇症,致令已有一子一女的她,曾於2018年因胚胎發育不全需終止懷孕,令第三胎流感。昨日(10日)有台媒揭露大S原來不止一次流產經歷,原來於兩人舉行婚禮前幾天,大S因胎兒胎死腹中而需要終止妊娠,更要忍住悲傷而進行婚禮,身心受到嚴重煎熬而不接受媒體採訪。

昨日(10日)有台媒揭大S原來於當年舉行婚禮前數天曾歷流產之痛。
昨日(10日)有台媒揭大S原來於當年舉行婚禮前數天曾歷流產之痛。

大S徐熙媛聲明內容:

關於媒體報導中所指「早在汪小菲先生與徐熙媛女士兩人登記結婚四個月後在海南三亞辦千萬婚禮時,大S其實才剛流產不久」一事,徐熙媛女士確實於2011年3月18日因腹中胎兒死亡必須經由手術終止妊娠,以致4天後(2011年3月22日)的三亞婚禮,無法出面接受媒體採訪,實因失去孩子的痛苦,身心受到嚴重煎熬,力不從心,還請當年飛往三亞參與婚禮的媒體好友們見諒。

大S與汪小菲育有一子一女。(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大S與汪小菲育有一子一女。(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2018年4月2日徐熙媛女士於婦產科回診發現腹中胚胎萎縮,並於同年4月20日進行流產手術,而前一天4月19日騰訊視頻之節目幸福三重奏製作單位前來台北拍攝前採,4月27日飛往北京錄製第一期拍攝內容,所以社會大眾在節目播出視頻中看到徐熙媛女士身心狀態不佳,實因剛流產7天就去工作,已盡最大的努力配合節目拍攝,但內心的傷痛,筆墨難以形容。

大S當年於流產後不久即投入工作,令身心受到嚴重煎熬。(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當年於流產後不久即投入工作,令身心受到嚴重煎熬。(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母親節將到倍感衰痛 望鼓勵曾歷喪子之痛的母親

聲明亦指這個星期日便是母親節,於這段時間被揭過往「流產」經歷更感哀痛,她亦擔心這些報道會引起其他曾歷喪子之痛的母親感到痛苦,希望透過聲明去鼓勵大家,「發此聲明只是不希望大家以訛傳訛,以正視聽外,更希望所有的母親,尤其經歷喪子之痛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我們或許做的還不完美,但真的很努力了。」

大S公開兩張當年流產的紀錄。(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公開兩張當年流產的紀錄。(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公開兩張當年流產的紀錄。(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公開兩張當年流產的紀錄。(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徐熙媛聲明內容:

適逢母親節前夕,媒體提及過往流產的報導,徐熙媛女士有深刻的哀痛,相信與她相同經歷流產創傷的女性朋友,在母親節日必然再次重現創傷的生命歷程,其中的自責、思念、悲傷及痛苦,在骨血中四處流竄而難以喘息。擔心報導引發相同經驗的女性朋友創傷反應,因此特別透過文字表達互相鼓勵與支持。

這段期間,因離婚事件,浪費了非常多的社會資源,也帶給社會很多的負能量,深感抱歉;因此無論被網爆、霸凌,徐熙媛女士沒有逐一澄清,是因希望事情可以儘快平息,回歸平靜。原以為合法結束雙方婚姻便可以告一段落,沒想到直至今日依舊紛紛擾擾,佔用各大媒體資源,絕非徐熙媛女士所願。

大S、汪小菲於10年前結婚。(星島日報圖片)
大S、汪小菲於10年前結婚。(星島日報圖片)

徐熙媛女士現在的生活很簡單,也很享受目前恬淡踏實的幸福,一切該走法律程序的部分也都交由律師事務所處理,今日週刊報導的出處來源並非來自大S工作室,發此聲明只是不希望大家以訛傳訛,以正視聽外,更希望所有的母親,尤其經歷喪子之痛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我們或許做的還不完美,但真的很努力了。

大S聲明原稿(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大S聲明原稿(圖片來源:FB@大S 徐熙媛)

研究:五位孕婦有一位曾失胎  社會對失胎存誤解

根據政府統計數字,香港大約每五位孕婦便有一位曾經歷失胎;而近年平均每年約有8,000名父母經歷失胎。儘管失胎的情況非常普遍,但公開談論失胎依然是種禁忌。社會對失胎議題予以迴避,然而誤解及偏見,更會加重失胎父母的哀傷,影響其心理及社交負擔。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失胎」這個議題推行先導計劃 — 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研究團隊早前透過社交媒體和社區網絡進行招募,分析913名受訪者的數據。當中,18.8%受訪者表示他們或他們的伴侶曾經歷流產。調查指,公眾對失胎的事實認知不足,62.3%受訪者並不清楚流產是指不足24週便死亡的嬰兒。

調查亦指,受訪者對流產成因存有強烈誤解。92.5%受訪者錯誤認為長期壓力會導致流產,受訪者亦錯誤認為其他生活方式會導致失胎的迷思,例如做劇烈運動(65.7%)、搬運重物件(56.8%)、吃了某些食物(49.8%)和懷孕期間的性行為(28.4%)。

社會對失胎議題存在誤解及偏見,加重失胎父母的哀傷。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失胎」這個議題推行先導計劃 — 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希望透過各種活動,提高公眾對失胎人士和父母之需求和擔憂的關注度。(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提供)
社會對失胎議題存在誤解及偏見,加重失胎父母的哀傷。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失胎」這個議題推行先導計劃 — 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希望透過各種活動,提高公眾對失胎人士和父母之需求和擔憂的關注度。(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提供)

研究結果顯示公眾對失胎的事實普遍認識不足,對流產的成因存有誤解,亦不懂得如何安慰失胎的父母。而賽馬會「小足.福」失胎支援計劃就希望透過網上失胎支援平台、社區教育、專業培訓等公眾活動,以支援經歷失胎人士之餘,也藉此提高公眾對失胎人士和父母之需求和擔憂的關注度。

正確關懷失胎父母  常見安慰說話反加重哀傷

未曾為人父母當然不明白失胎的傷痛,但想安慰失胎父母也要選「對」話。有受訪者表示,聽到「你還年輕,將來再有懷孕的機會。」、「你會克服它的。時間治療一切傷口。」等安慰說話,令他們更感到失望和悲傷,全因這些回應鼓勵着他們去忘記逝去的孩子,也忽視了他們為人父母的身份與喪子的哀傷。

點擊圖片瀏覽反令失胎父母更哀傷的說話:

點擊圖片瀏覽安慰失胎父母說話及個窩心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