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議員促強化香港優勢應對美國關稅戰  重新檢討開學津貼安排

更新時間:13:19 2025-04-17 HKT
發佈時間:13:19 2025-04-17 HKT

【財政預算案2025/立法會/預算案】立法會大會今日(17日)續會,繼續就《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有議員促香港要強化優勢應對美國關稅戰;有議員要求當局重新檢討開學津貼安排;更有議員要求政府檢討回撥各項基金的重要性。

梁美芬:面對貿易戰 財爺任重道遠

經民聯梁美芬指政府有千億元赤字,對於「財爺」必須開源節流表示理解及支持,但要提醒政府在過程中要重視方式、方法,向市民解說,避免受影響人士反彈。她提到美國發動全球貿易戰,其中要針對是中國包括香港及澳門,形容「山雨欲來風滿樓」,「山雨」已經來到了,認為全世界都在看中國及香港如何去應對,「財爺」是任重道遠。

她認為「財爺」今天最重要的責任是守護「一國兩制」,當中最重要是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是香港很重要的生存之本,更是國家所需,目前更是國際所需,香港最重要是緊跟國家、配合國家的大策略。她指香港要強化風險管理,盡快進行數字港元經濟,以及鞏固國際化的優勢。

相關新聞:預算案︱管浩鳴:拼經濟單靠口號難重見繽紛 陳振英促「跳point」只限表現佳公務員

朱國強:資助額「話減就減」是雪上加霜

教育界朱國強期望政府在減赤時,亦應投資未來,對於來年基礎教育開支預盤全線下跌,特別是學前教育的開支減幅達百分之7,深感憂慮。他表示,對於不少早已經是「蝕住做」的幼稚園來說,面對學齡人口持續下跌,資助額「話減就減」無疑是雪上加霜,雙重打擊。

他主動提到新學年不再有2,500元開學津貼,家長負擔加重,如學校加學費隨時令學校面對學生流失的營運風險,若不加學費、或加幅追不到開支的增長,學校只能縮緊開支,壓低教師薪酬,令資深教師流失,影響教學質素,形容這樣的局面是削減教育開支必然的結果。

他認同以往開學津貼如派錢的做法應需檢討及優化,曾建議政府於下學年先將津貼減半,再按情況作不同額度的替代方案,但當局「企硬」、寸步不讓,形容只看到減赤的「長官意志」,但看不到與民共議、有商有量,無奈地就要共度時艱,對此感到失望。

黎棟國倡下定決心取消過時公務員職位

新民黨黎棟國表示,《基本法》列明香港財政要「量入為出」,即使出現財赤,都要在一段時間中恢復財政平衡,今年預算案正就此下了苦功,例如根據用者自付原則,檢視政府隧道及主要幹道的收費,以及收取各項人才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申請費及簽證費。

針對擬削減1萬個公務員職位,他認為當局應該提出更多相應的應對措施,包括下定決心取消所有過時的職位,更要仔細考慮「局署合拼」,如果今天做不到,希望當局可詳細解釋理據。他指當局更要強化公務員的自理能力及管理,善用現有資源做適當的調撥,在不增加資源之下,優化公務員福利,藉此可招募及保留優秀的公務員。

陳凱欣:夾心階層承受衝擊最大

選委界陳凱欣表示,以前庫房充裕的時候,政府可以「派糖」幫助不同基層市民減壓,面對近年比較不理想的情況,「財爺」都出動過一系列的逆周期措施,但到今年除了延續去年審慎理財的主旋律,更加要開源節流。她指市民明白政府難以年年「派糖」,「但今年可以話係一係唔中,一中就連環受創」,特別提到夾心階層所承受的衝擊是最大。

她對政府擬回撥「公私營協作基金」是否好的決定有所憂慮。她指這個基金性質特殊,而醫管局推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多年,是要善用私營市場力量減輕公營系統服務的壓力,經多年運作後基金仍有108億的結餘,且每年的投資回報均可承擔數億元的相關項目推行,即是政府及醫管局毋須每年再投放資源去支持公私營協作計劃,假如基金被回撥,計劃開支將由政府及病人去承擔,促當局值得再深思熟慮。

相關新聞:預算案|何君堯稱不支持 批赤字連年政府當「耳邊風」 田北辰促停賣住宅地

梁熙冀加大力度推動生育

民建聯梁熙表示,社會十分關注政府檢討公營醫療資助架構和水平,提及當局早前公布一個方案,直言「一說完之後,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基層市民擔心會不會付多了錢,令到自己有病不敢看醫生 。他又指,香港現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拼生育,強調人口增長絕對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基礎,各行各業深受勞動力不足的影響,認為預算案就推動生育方面的政策着墨不多,稱「如果可以再加多一點力度,相信對社會會有更多鼓勵作用。」

他表示,現時政府各個政策局對本港人口政策有不同理解,亦未能整體配合現時對人口政策的方向,例如勞福局、商經局大力地向內地及海外搶人才 ,但教育局有殺校、減資助的措施,形容「一系列的措施難免會讓家長百上加斤」,令人覺得部門之間有政策上的矛盾,故希望當局未來可以有一個更清晰、更一致的人口政策及目標 。他亦強調特區政府要善於因應國際局勢作出轉變,才可帶領香港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打贏這場「生死之戰」。

陸頌雄籲慎防「人心赤字」

工聯會陸頌雄表示,面對千億財赤,其實很多市民都是心中有數,理解政府要過緊日子削減開支。他認為關心財政赤字的同時,更加要小心政策操之過急導致「人心赤字」。他提及「人心赤字」意指由於削減開支導致影響民生而招致民怨,甚至一向支持政府群眾都會感到失望無奈。

陸頌雄認為今次預算案的最大爭議,就是在「零諮詢」的情況下突然取消2,500元的開學津貼,不單令很多家長大失預算,更提及澳門政府近日就0至3歲的嬰幼兒每個月為家長提供1,500元的育兒津貼,直言「令人質疑政府取消開學津貼是不是和鼓勵生育的政策背道而馳呢?」

陸頌雄強調「再窮都不能夠窮教育」,指出當局為配合「資源效率優化計劃」,額外節省百分之二經常開支,同時又額外節省40億元,即總共62億元,成為眾多的政策局之中削減資源最多的一個 ,當局解釋是由於學生人數減少所致,但事實上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不足4%,不單止遠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比例 ,也略低於全國的4%的標準 。

李慧琼籲企業要以國家整體利益優先作考慮

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李慧琼表示,現時國家的金融安全、經濟安全是迫在眉睫,稱「大家要意識到美國壓制我們的格局已經形成,而且這個格局是不會改變,因此全港市民,無論你是哪個階層,都應該全力支持國家打好這場貿易戰。」

她又指,近日社會熱議商界在商業考慮和國家考慮的時候應如何處理,特別提及有企業正考慮出售港口 ,她再次呼籲相關企業「在現在這麼緊張的國際關係,港口絕對是戰略性的交易,相關企業要以國家整體利益優先作為考慮,並與國家保持一致 。」

李慧琼表示,所有企業都應該明白國家發展得好,企業才能夠同時發展得好,成為參與者和得益者,故期望相關企業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中止可能影響國家發展或者安全的一些交易,共同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 。

林新強:法律界發展是香港經濟重要基礎

法律界立法會議員林新強表示,他本來不想在今天討論法律行業的發展,直言「講嚟講去三篤屁,年年差不多一樣,講到口乾特區政府都不理我。」他明白法律行業的發展可能不是財政司司長的管轄範圍,不過法律界的發展其實是香港經濟的重要基礎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普通法制度是本港經濟發展的核心優勢,強調「香港法律界是香港所有經濟活動的『潤滑劑』 」,特區政府搞不好法律界的發展,不夠法律專業人才,八大中心不會搞得好 。

邵家輝:公務員多做一步可緩財赤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英國桌球手奧蘇利雲透過「優才計劃」成功移民香港,並在本地開設桌球室,稱「每一間桌球室起碼請二、三十人」,但曾面對牌照申請程序緩慢的問題,需要等待長達半年才能開業,他讚賞消防、康文署等政府部門期間加快牌照審批,稱「每一個公務員做多一步的話,相信香港的財政赤字很快可以解決。」

陳學鋒:兩蚊兩折影響「長車長搭」長者

另一名民建聯議員陳學鋒表示,政府早前就長者2元乘車優惠作調整,他指收到很多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者反映,措施雖然處理一些「長車短搭」的問題,但當局一刀切的做法,令不少長者受影響。他以長洲、南丫島等離島居民為例,只能坐船到醫院接受診症,直言「不知道司長、局長知不知道現在船費是多少錢呢?」陳學鋒表示,往來離島的單程船票起碼都要20到30元,有關政府調整會加重他們的出行成本,他希望政府能夠為「長車長搭」的乘客採用先長者價再打兩折 的優惠,以減輕負擔,同時鼓勵長者出行,帶動銀髮經濟的動力。

陳曼琪:嚴控公務員培訓、差旅和辦公經費

選委界陳曼琪則認為律政司應加強向國際宣傳「港資港法港仲裁」、加快推出國際法律人工智能大模型、增設「法律科技設備免稅額」、優化司法人員薪酬福利制度,將高院或以上和區院或以下分兩級制,挽留及吸引司法人才,同時亦可整合醫療和文旅資源發展高端養生旅游,推動跨境養老金融,促進智慧養老產業,發展銀髮經濟。

對於現時財赤,陳曼琪認為可以嚴格管控公務員培訓、差旅和辦公經費,利用科技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亦可嚴控非緊急工程開支,例如暫延或縮減110所公廁翻新計劃。
 

記者:郭詠欣、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