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技術交流日直擊 AI產品大曬冷 加速採用國產芯片破管制 「算力不存在泡沫」
發佈時間:06:00 2025-04-12 HKT

人工智能(AI)浪潮席捲全球,商湯(020)日前在上海舉行技術交流日,除了推出升級的「日日新SenseNova V6」大模型,在金融、教育、日常生活、繪畫、甚至情感陪伴等領域,均在會場展示其廣泛應用AI工具,應用場景亦日趨「貼地」。對於AI運用通常需要大量的算力來進行訓練和推斷,商湯聯合創始人兼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接受訪問時表示,目前公司的算力主要仍來自Nvidia芯片,但國產芯片的使用佔比正在快速提升,並預期未來兩年內,公司的算力規模每年將保持高雙位數至三位數增長。
商湯算力規模未來2年可倍數增長
截至去年底,商湯旗下的生成式AI大裝置運營的總算力規模已超過2.3萬Peta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按年增長92%。楊帆表示,由於供應鏈端充滿不確定因素,包括關稅問題及美國對芯片的出口的管制、芯片產能、產量以及大模型更迭快,現有芯片未能完全匹配等因素,因此目前難以制定每月的算力KPI(關鍵績效指標)。不過他指出,以整體趨勢而言,估計公司的算力規模未來兩年內,每年將保持高雙位數至三位數增長。
國產芯片佔比急升 已建立行業標準
中國科企使用國產芯片漸成趨勢。楊帆坦言,Nvidia芯片仍是公司主要使用的芯片,但國產芯片的佔比近三年來正在快速提升。他解釋,主要是由於公司透過成立聯盟推動了國產芯片行業標準化,加速行業生態形成,以及公司針對國產芯片的結構與通訊機制完成深度調度優化,讓商湯本身能夠靈活組合不同廠商供應的芯片資源,增強供應鏈韌性。
楊帆又指,相信國產芯片若能解決體制限制、硬件規格等問題,國產芯片的市場化效率將有機會提高,而上述問題或可通過類似商湯這樣的軟件廠商使用技術手段,以彌補其硬件差距的方式來解決。翻查資料顯示,商湯合作的國產芯片供應商包括昇騰、海光、寒武紀、沐曦、璧仞等。
下游算力需求仍稀缺 反駁「泡沫論」
早前美國科企巨頭微軟、Meta等因算力供應過剩,而暫停建設部份相關基礎設施項目,市場一度出現「算力泡沫論」的聲音。楊帆則稱,有沒有泡沫取決於如何定義算力,若將算力定義為滿足下游客戶需求的服務,他認為算力仍是處於稀缺,並不存在泡沫。他說:「算力的需求總量實際上正快速成長,尤其是AI應用場景大幅增加的情況下,AI的推理和訓練需求增速極高。」
相關新聞:商湯推日日新大模型V6 數據分析能力聲稱遠超GPT-4o 支援10分鐘影片深度推理

AI技術貼地 商湯有繪畫工具
《星島》記者親臨商湯的技術交流日,真實體現普通市民如何使用AI工具。以記者曾體驗的繪畫工具「秒畫」為例,該工具能通過使用者輸入指令,即時生成圖像作品,快速實現自己創意,讓不會畫畫的人亦能成為畫家。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有部分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創意愛好者,還會通過AI生成的圖像尋找靈感。被問及是否涉及侵犯版權問題,該工作人員指,現在內地暫時沒有法例涉及對AI生成圖像侵權的規管,現時AI生成圖像是根據創作者的創意指令生成,版權歸屬於創作者。

學伴機有「宮崎駿」創作童話
教育行業亦是AI應用產品落地的重要領域,記者在現場還試用了專為3至12歲兒童而設的AI學伴機「Ling!」,該產品可隨身隨地透過演繹、互動故事、輕遊戲等形式為兒童提供沉浸式互動學習,包括具備唐朝詩人李白、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乃至生物學家達爾文等不同角色「超級學伴天團」,例如讓「李白」根據指令要求即場作詩,或讓宮崎駿以其獨特的童話方式描述指令或回答問題。
機械人「飛燕」提供情感陪伴
在展場最讓人留意的,還是由上海歸墟機器人製作的智能機械人「飛燕」,該機器人能適用於情感陪伴、大堂前台、博物館講解員等應用場景。據負責人員表示,「飛燕」搭載的心理大模型,能為兒童、青少年、老人提供心理健康篩查、診療支持等功能,推動智能健康和心智陪伴領域,在人機交互體驗實現突破。
現場還設有一系列AI生產力工具,能代替程序員寫代碼、做重構、甚至還能修網路程序漏洞(bug)。該系列還有AI辦工工具,能進行數據分析、可視化報表生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