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首日湧逾14萬遊客 中國館展月壤備受關注

更新時間:08:52 2025-04-14 HKT
發佈時間:08:52 2025-04-14 HKT

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世博)昨早正式開門迎客,各國展館紛紛舉行開館典禮。雖然一早就開始下小雨,但在9時開門前天空稍稍放晴,大批民眾湧入,估計首日進場人數超過14萬。中國館也在昨日舉行開館儀式,備受關注的展品,是探測器去年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土壤。世博展期為6個月。

萬人「大屋根」合唱

大阪世博會場位於大阪市的人工島夢洲,會場開放入場前,入口閘門已大排長龍。隨着9時起開放入場,1萬263人列隊站在周長達2公里的大屋根(又稱大屋頂環),齊聲合唱貝多芬名作「歡樂頌」,迎接造訪的觀光客並慶祝這場盛會啟動。儘管開幕當時下雨,但是參與合唱的人身穿藍色或紅色的雨衣冒雨高歌,使歌聲響徹會場。這些人來自日本、中國、韓國等地,年齡橫跨6歲至93歲。不過自衛隊的飛行表演則因為天氣不佳而取消。

相關新聞:大阪世博︱中國館正式開館 以「中華書簡」為設計靈感

經濟效益料約1621億元

大阪世博是日本暌違20年再度主辦世博,本屆主題為「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呈現永續社會的願景。有日本、中國內地、美國、台灣等158國及地區、7個國際機關參加,展期至10月13日為止,共184天,可望吸引約2800萬人次進場,估計經濟效益近3萬億日圓(約1621億港元)。

會場最具象徵的是木造建築「大屋根」,由日本新生代建築師藤本壯介操刀。大屋根周長約2公里,高度12至20米,上方有屋頂遮陽,獲健力士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大木造建築。建築象徵世博會「多元而統一」的理念。

相關新聞:消博會海口開幕 4100品牌參展

日本76歲婦人山田外美代也入場參觀,她20年前因為在愛知世博期間天天進場參觀而為人所知。山田去年就與家人移居大阪市,也希望這次世博會能「全勤」。

中國館共設三個展區

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 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的中國館當天舉行了開館儀式,有傳統舞獅和舞劇《朱》表演。 中國館共設「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展區,旨在展示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展現中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

其中,近距離對比展示由中國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探測器採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樣品,以及「蛟龍」號深潛體驗艙、新一代人形機械人、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數碼化動態長卷《耕織圖》等展項是中國館的亮點。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中國館的精彩展示和豐富活動,讓世界看到欣欣向榮、自信開放的中國,為大阪世博會留下精彩難忘的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