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傭「入屋」三星期確診麻風病 港媽一家三口憂感染 中介:安排清潔公司深層清潔

更新時間:16:00 2024-06-21
發佈時間:16:00 2024-06-21

本港不少家庭聘請外傭打理家務,僱主及家人與菲傭長時間接觸,若菲傭患有傳染病,則容易感染。一名港媽日前發文控訴,指責本地一外傭中介公司任由患有麻風病的外傭來港工作,導致自己一家三口與外傭相處一個月先知對方患病。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晚上證實接獲一宗麻風病個案匯報,強調麻風病不會輕易人傳人,本港亦備有多種能有效治療的藥物。

涉事菲傭「入屋」三周始證患麻風

該名港媽日前在小紅書以「黑心無良僱傭中介引進麻風病工」發文,指今年1月31日在康城一間中介中心花費約2萬元聘請一名菲傭,該菲傭其後於4月24日到港,負責照顧該港媽的兒子。菲傭「入屋」一星期後,該港媽發現其皮膚出現紅點,港媽起初以為她皮膚敏感,到藥房買藥為其治療,一周後情況不但沒有改善,手腳開始腫脹,該港媽在第三周將菲傭帶到將軍澳醫院求醫,經抽血及皮膚測試後確定感染麻風病,且病情不宜照顧小朋友。

港媽又指全家均需到醫院做病毒感染測試,雖顯示目前未有感染,但醫生告知麻風病潛伏期可長達5年至20年,最新接獲衞生署通知,一家三口需在24日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而事件亦對其全家的生活、工作、社交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她亦透露菲傭聘請期間曾接觸過的朋友、小朋友的同學、家長或屋苑鄰居都可能被感染,因此人人人心惶惶。

該事件在網上亦引起不少回響,不少網民回應指同樣在同一品牌不同分店的僱傭中心聘請過有問題的菲傭。有網民指曾在該僱傭中心聘請過懷疑涉虐兒的菲傭;亦有網民稱曾聘請一位菲傭,在工作三個月後發現其患有性病等。

涉事中介稱指控具誤導性

港媽質疑有關中介公司中介疏忽或外傭刻意隱瞞患有麻風病的情況。有關的中介公司在其網頁發聲明指,根據向皮膚專科醫生諮詢,要得知確診麻風病,需要在病患發病時,才可以抽取深層皮膚組織檢測才能檢驗是否感染。

而麻風病十分罕有,驗身範圍亦不包括麻風項目,且需要發病後抽取皮膚組織,交到並非一般作驗身的化驗所才能進行檢測得知結果。然而香港和菲律賓的診所和化驗所,並不提供麻風病的檢測服務。因此指控「引入患有麻風病(外傭)」的指控具有誤導性。

涉事公司亦正積極與客戶商討處理方案。願意承擔責任並聆聽專科醫生的建議和診斷,並安排清潔公司為該位客戶的家居進行一次清潔和消毒。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晚上證實接獲一宗麻風病個案匯報,強調麻風病不會輕易人傳人,本港亦備有多種能有效治療的藥物。

顏汶羽表示,現時事主與中介公司未有達成共識,雙方仍在商議當中。資料圖片
顏汶羽表示,現時事主與中介公司未有達成共識,雙方仍在商議當中。資料圖片

若有合理理據應可解僱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日前接獲該港媽投訴,據他了解港媽一家出現發燒及咳嗽,現時港媽仍有輕微咳嗽;另一方面該港媽現時與中介公司商討中,未有達成共識。他建議政府有必要完善外傭驗身機制,檢討《標準僱傭合約》,明確定義「適合擔任家庭傭工一職的體格檢驗」,透過設立外傭體檢項目及體格標準,去釐定外傭合適身體的準則。若僱主在外傭抵港後安排的驗身結果,與原居地驗身報告有明顯差異,則應容許僱主提出無條件解約。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晚上發稿匯報一宗麻風個案的調查,該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30歲女子。她自5月上旬起手臂出現皮疹,並於5月23日到將軍澳醫院求診及入院接受治療。她的皮膚組織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麻風病呈陽性反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於菲律賓逗留,並於4月下旬從當地到港。她的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並會接受進一步評估。 

衞生防護中心:經長期密切接觸方會傳播 不易人傳人 

中心發言人指,麻風(漢森氏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致的慢性傳染病,可以經由鼻腔飛沫或密切皮膚接觸所傳播,強調麻風病只會透過與未經治療的麻風患者持續及密切接觸數月至數年以上方會傳播,不會輕易人傳人、亦不會因與患者握手、擁抱、共享食物或相鄰而坐等日常社交接觸而傳播。此外,麻風病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或在懷孕期間傳播給胎兒。當患者開始接受治療後,便不再具傳染性。 

發言人又指,麻風會影響患者的皮膚、周邊神經、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症狀可於感染後一年內出現,亦可能於20年或更長的時間後才出現。如未經治療,患者可失去感知能力並引致殘疾。發言人重申,麻風可以治癒,而及早接受治療可避免出現殘疾。本港備有多藥物療法的抗生素,有效治療麻風。 

近十年間每年呈報少於十宗 無新本地個案 

發言人補充,麻風在本港為須呈報的傳染病,呈報個案由70年代早期的多於100宗大幅下降至90年代初期的20至30宗,2014至2023年間每年有1至9宗個案,當中大部分(超過八成)為輸入個案,有長期居於外地的紀錄。餘下的個案為復發個案或早於數十年前已感染的較年長成人。新增個案中,並沒有發現引致殘疾的個案。 

根據世衞資料,麻風於全球逾120個國家均錄得個案,每年呈報多於200,000宗新個案。雖然全球個案正逐漸減少,巴西、印度和印尼於2018至2022年期間仍每年呈報多於10,000宗新個案。菲律賓、尼泊爾和緬甸等國家同期每年報告1,000至10,000宗新個案。 

接種卡介苗可有效預防 

世衞亦指有強力證據顯示卡介苗可有效預防麻風感染,並令全球病例減少。而本港嬰兒於出生後會接種卡介苗,接種覆蓋率一直接近百分之百。由於本港人口卡介苗接種覆蓋率高,加上麻風不會輕易人傳人,麻風在本港傳播的風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