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瑪嘉烈醫院3腫瘤科醫生中招 一人4日內離世 不排除有更多個案
發佈時間:17:43 2025-02-11 HKT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離世】瑪嘉烈醫院一名男醫生疑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後去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午(11日)在瑪嘉烈醫院會見傳媒講解,表示死者無長期病患,發病後4日內離世,與其他染病醫生未曾一同用膳,感染原因仍有待調查。
死者身體健康 發病4日內離世
記者會有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醫管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行政總監羅振邦等出席。歐家榮表示,感染群組涉及3名瑪嘉烈醫院腫瘤科醫生,他們分別於2月4日、6日及10日發病,病徵包括發燒、肚痛、腹瀉等。其中一人於4日發病、6日入院、7日離世。一名症狀較為輕微的病人糞便樣本檢驗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其餘兩名,包括死者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測為陰性。
相關新聞: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瑪嘉烈醫院有醫生感染去世 一文睇清病徵、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
袁國勇指,死者身體健康、無長期病患,感染後致健康成人死亡很罕見,現階段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或需作病理解剖才能找到原因。他指,因死者在入院後已接受抗生素治療,找到成因機會亦較微。他希望同事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會導致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更為嚴重,亦不要服用抑制胃酸藥物,相關菌種只需10至100粒已可致病,極少已可造成感染,抑制胃酸更容易導致受感染;及不要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退燒藥,因有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而受感染。
涉事醫生未在同一餐廳用膳 料食水感染機會微
歐家榮透露,涉事3名醫生沒有進食過共同食物,或到同一餐廳用膳,正循懷疑食物污染及環境交叉感染兩個方向作調查,已在腫瘤科的辦公室等地搜集約40個環境樣本,及20個茶水間樣本作分析。袁國勇補充,因本港食水已有加氯,故此相信經食水感染機會微。
他續指,考慮到潛伏期,需要了解病人病發前3至8日吃過的東西,暫時找不到有共同進食食物,而他們曾光顧不同員工餐廳,食安中心會派員巡查,「但相信員工餐廳爆發機會較微,因事件目前只涉及腫瘤科醫生,未有其他科系有相關報告。」
相關新聞: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盧寵茂深表哀痛:離世醫生剛獲腫瘤科專科醫生資格 病發前一刻仍照顧病患
死者入院時已嚴重感染 發高燒須插喉
羅振邦指,離世醫生熱心工作,對其離世感婉惜,而離世醫生身體健康,2月6日入院時出現嚴重感染,血氧低、發高燒,入院時已須插喉,即時轉介深切治療部,按嚴重感染情況處理;其服務病房中無病人有病徵,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服務未受影響。
他又指,3名涉事醫生在同一大樓工作,均曾使用6樓一間休息室用膳,也有帶外賣或自己帶飯,但暫未找到他們曾食用同一餐廳食物;而同一休息室約有30名醫生共用,其餘染疫醫生均年輕且病徵輕微,一人已出院。
涉事醫生入院24小時內病逝
袁國勇續指,涉事醫生由發病至離世時間非常之短,入院24小時內已病逝,「初期只知他受嚴重感染,未知原因或涉傳染病群組,故當時未有立即公布」。他指,因抗生素處方48小時才會見效,不認為有延遲治療,「且三人中僅一人驗出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該人士更是病徵輕微;而過身醫生出現高燒、神智不清且短時間離世,也非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典型病徵,當時看他更像腦膜炎,亦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經受污染食物傳播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透過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傳播,例如生或未經煮熟的免治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病徵包括腹痛、腹瀉,甚至出血性腹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和嘔吐。染病者潛伏期一般為3至8日,通常是3至4日。目前,治理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支援性治療,特別是針對嚴重腹瀉的患者,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至關重要。
袁國勇:治療後死亡率低於5%
歐家榮指,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相當罕見,在2015年至今僅33宗個案,平均每年僅0至6宗個案。翻查資料,衞生防護中心去年接獲5宗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個案呈報,與前年6宗相若。
袁國勇指該病菌潛伏期僅數日,一般當病人停止肚瀉後,驗血報告顯示血小板、腎功能和血凝固正常,便應該已屬安全。袁強調極少成人因此症死亡,但有兒童死亡個案,惟在深切治療部、洗腎等優良支援下,感染後死亡率低於5%。
對為何不立即公布,並在何時將事件列作爆發性個案處理,袁國勇指通常若只有一個病例,且原因不明過身,便不會作公布,加上離世醫生一開始時確又屙又嘔,發燒後神智不清,且有缺氧及血壓低,之後已要插喉,在急症室已處方兩種抗生素,「要做的已做晒」;其後因有其他同事出現病徵,且驗出含菌,故才擔心可能是爆發。
民建聯冀盡快查清及公布中毒原因
民建聯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食物發言人、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對今次事件表示痛心,促請衛生署及食物安全中心徹查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究竟是食材污染、食物處理存在安全隱患,還是環境污染因素導致,特别要查明是否與醫院食堂或膳食供應商有關,同時期望政府及時向社會公布事件的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給受害者及其家屬,以及社會一個交代。
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期望當局可調動資源以及人手,加快調查進度,以盡快阻截潛在的傳播途徑,亦希望院方可加強防感染控制工作,加強消毒環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