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小紅書」效應引發東壩亂象 業界籲改善配套分流 郊野變熱門景點 旅遊保育陷兩難
發佈時間:08:00 2025-04-09 HKT

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及破邊洲近期在「小紅書效應」下成為旅遊熱點,卻因基礎配套不足陷入混亂。其中東壩一帶,周末出現數百人的候車長龍,有「黑的」坐地起價索逾1000元車資,更有遊客冒險攀爬陡峭岩岸。旅遊業坦言,該處定位非旅遊點,不宜為應付大量旅客而大興土木,建議採取人流管控措施,如增加小巴班次或舉辦旅行團,以適度控制人流。近年本港開發外島遊,有學者強調預先規劃的重要性,旅客為原始風貌而來,惟過多旅客或過度發展恐破壞生態,必須取得平衡,以免本末倒置。



萬宜水庫東壩是香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的主要景點,破邊洲則是萬宜水庫對出的小島,兩者均以如大型管風琴排列的六角形岩柱地貌著稱;經東壩前往的浪茄及大浪灣,亦是本港著名的露營熱點。
「黑的」坐地起價索逾千元車資
有旅遊業人士指,東壩一直是港人郊遊熱點,今年初經內地社交媒體「小紅書」的博主連番推介,吸引大批內地旅客到訪,然而配套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隨即浮現,由北潭涌前往東壩的專線小巴僅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行駛,導致旅客集中於同一時段進出。他指,更令人憂慮的是,近月頻見旅客冒險攀爬東壩一帶近乎垂直的陡峭岩岸,場面驚險萬分。
有西貢的士司機指,由於大多旅客多選擇在下午3時後離去,故每逢周末和公眾假期,均有大批來自市區或其他新界區域的的士湧入載客。連接北潭涌與東壩的西貢萬宜路採單線雙程行駛,在數十輛的士同時進出下癱瘓,原本20分鐘的車程被逼延長至逾1小時。有內地旅客亦報稱,周六下午東壩出現長達300米的候車人龍,即使成功召喚的士,亦因嚴重塞車,需苦候逾2小時才能登車。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批評的士司機的「劏客」行為,指上月22日曾出現「黑的」向計劃前往皇崗口岸的內地旅客索價1800元車資,較正常跳錶價格約400元超出數倍。在剛過去的周末,警方派員到東壩巡邏,並拘捕涉嫌濫收車資的司機。方建議當局在萬宜路增加避車處,並於非假日分流旅客。針對「黑的」,她提議設的士車資展示牌,供旅客參考。
經營北潭涌至東壩專線小巴線的馮致華亦指,3月22日派出破紀錄的100班次小巴,直至晚上9時才接走最後一名旅客。他指,現時旅客過度集中在周末及公眾假期到訪,曾有內地旅客反映若平日增設小巴服務,可疏導人流;他已向運輸署反映情況,並申請加開平日班次。

可組織導賞團控制人流
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講師陳駿輝指,東壩及破邊洲屬郊野公園範圍,位置偏遠且交通不便。他強調,雖然該處設置「打卡點」,但定位本非旅遊景點,不宜以應付大量旅客為規劃方向,認為長遠應控制人流,如將現時集中於周末假日的人潮分散到平日,以減輕交通壓力。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亦指,旅客以自由行式一窩蜂前往,恐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建議當局讓業界申辦及組織提供往返交通及導賞服務的導賞團,嘗試作出適度規劃,易於控制人流,並為旅客提供另一選擇。


對有提議改善往返東壩的道路,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指,考慮到內地旅客的「跟風」特性,不排除東壩熱潮轉瞬即逝,而且在水塘禁區大興土木,會否影響水質及有違環保原意,值得深思。
有行山領隊估計,東壩突然「爆紅」與早前冬季天氣涼快有關,但該處缺乏食物補給點及遮蔽處,相信隨夏天來臨,遊客會自然減少。不過他擔心「小紅書效應」下,其他郊遊點或被吹捧為新的旅遊點,重演有關亂象。
過度發展恐破壞外島特色
近年本港探討發展鄉郊及外島遊,香港旅行社東主協會會長葉慶寧指,盼本港借鑑啟德郵輪碼頭配套不足的往事,事先做好規劃。他指,旅客發掘本港自然美景雖為好事,但須注意旅遊體驗的品質,部分地點或因交通及其他配套等考慮,不宜大力發展旅遊,否則旅客可能滿懷希望到來,卻失望而回,恐產生反效果。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持保留態度,認為在財赤壓力下,宜先評估可行性及實際效益,再考慮是否大力發展海島遊。他舉例,近年吉澳、鴨洲、塔門及東平洲等,以獨特地貌或漁村風情聞名的偏遠外島,吸引不少中外旅客自行搭乘街渡前去,探尋隱世美景,該些地點不宜有太多人為發展;當中如東平洲雖缺水缺電,亦無住宿設施,但訪客正是為觀賞原始地貌而來,加上因船期疏落限制登島人數,得以保存原始風貌。


陳迪遙亦指,東平洲的薄層狀粉砂岩地貌,吸引不少旅客即日往返。他認同當局可進行基建如改善碼頭泊位,但反對在島上大規模施工,擔心破壞原有自然景觀。他坦言,「即使如願增加遊客數量,但過多旅客到訪會否侵害自然景觀?」他強調,必須在發展旅遊與保留自然環境之間取得平衡,避免本末倒置。
鄺家麒亦憂慮,過度發展或令外島失去原有特色,「若變成另一個梅窩或南丫島,便有違原意。」他提議當局集中資源,推廣已作規劃又具知名度的外島,如西貢內海的鹽田梓。可持續旅遊是未來大勢,如何在保護當地自然文化資源的同時,讓當地社區獲經濟得益,並讓旅客到訪後加深認識當地文化等,陳駿輝指應小心拿捏,才能讓旅客及當地社區同時得益。

司機憂嚴打「黑的」影響生計 促業界自律
萬宜水庫東壩的假日交通問題近日再成熱話,有的士司機擔心當局未來嚴打「黑的」,甚或限制進出的士數量,影響守法司機生計,促業界自律。
的士司機劉先生表示,專線小巴班次始終有限,不少旅客會於下午3時至4時「電召」的士返回北潭涌,但當時正值的士「交更」時間,不少司機未及前去,令「劏客黑的」有機可乘。他透露,有旅客由東壩乘的士到北潭涌,按錶收費約100元,但近日有「黑的」開天殺價,改向每人索取車資90元,變相加價,最終內地旅客拒絕登車,而相關司機亦於日前遭警方拘捕。
另一陳姓司機指,現時市道不景,內地旅客「電召」的士時會主動加付50至100元「貼士」,亦吸引司機前去接載,但擔心警方未來嚴打「黑的」,每星期前來掃蕩,甚或限制進出的士數量,影響守法司機生計,希望業界人士自律。

內地博主吹捧「天花板級美景」 元朗下白泥恐成下個東壩
位處新界西陲、以醉人夕陽馳名的元朗下白泥,近日亦獲不少內地博主吹捧為「天花板級美景」,旅遊業憂慮下白泥成為下一個東壩,再現交通亂象。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指,下白泥是觀日落熱點,吸引不少港人假日前往,但對有人向旅客大力推介則有所保留。下白泥有潮汐漲退時間,過去曾發生私家車困於泥灘事故,她指,港人未必掌握潮汐時間,更何況海外或內地旅客。她提到,下白泥泥灘存在一定風險,惟多名「小紅書」博主的香港旅遊資訊帖文出現錯誤資訊,擔心旅客誤信後放下戒心,不幸遇險,促當局加強宣傳,保障旅客安全。
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則關注,下白泥位置偏遠,遊人除自行駕車或搭乘的士,亦可乘坐專線小巴前往,但擔心一旦客量驟增,原有班次未能及時疏導人流,恐再出現候車長龍,甚至出現「黑的」劏客的亂象。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