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明展 ‧ 多圖︱秦兵馬俑香港有得睇!歷史博物館明起展至7月 同場逾百文物
發佈時間:17:59 2025-04-15 HKT

為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呈獻「中國通史系列展覽」,順時序介紹由夏商周,至現代中國的重要歷史時期。系列展覽的第二部曲「天下一統—陝西秦漢文明展」由明日起(16日)起至今年7月7日,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夢周歷史影像暨文化館及一樓大堂展出,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
《星島頭條》記者下午參與傳媒預覽,見到多個亮點展品,映入眼簾的首個展品是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收藏的高級軍吏俑,是現時兵馬俑的標誌形象之一。其次展廳內亦展出陝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區陪葬坑出土的跽姿俑、以及二號兵馬俑坑出土的跪射俑。除秦代外,亦有漢代出土的彩繪騎馬俑、動物陶俑等。
4件國家一級文物首次外展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何惠儀表示,今次康文署與陝西省文物局合作,展出逾100套精選藏品,分別來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超過一半首次在香港展出,包括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兩代都城的建築磚瓦、漢景帝地下軍團和牲畜群像,呈現統一王朝風貌。展品當中11件/組為國家一級文物,而一級文物中更有4件是首次在内地以外地方展出。
陳國基勉牢記和承擔保家衛國精神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隨後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今日是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日子,特區政府每年會在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舉辦一系列活動,致力推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營造維護國家安全的濃厚氣氛。
他提到,特區政府一直積極維護文化安全,透過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核心價值觀,樹立民族團結精神,讓市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他表示,去年政府成立了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專責推動跟中華文化和歷史相關的活動、交流和合作,宣揚中華文化,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和國家身份認同。
陳國基指,秦漢時期是深具意義的朝代,標誌着中國歷史步入第一個大一統時期,深刻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他特別提到,秦漢時期注重防衛建設,展覽展出的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代騎馬俑,反映自古以來的保家衛國精神,亦意味著今天我們要牢記和承擔這種精神和使命,使國家能繼續繁榮昌盛。
李鄭屋漢墓出土70周年 特展陶屋模型
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展覽及研究)許小梅指,展覽同時亦會介紹香港在秦漢時期的發展,展出逾20套於香港出土的文物,包括在屯門掃管笏、南丫島深灣和赤鱲角深灣村出土的漢代五銖銅錢。此外,適逢今年是發現李鄭屋漢墓70周年,展品特意包括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屋模型等。
為配合展覽,香港歷史博物館安排一系列精彩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學者主講的4場公眾講座,以及迷你陶泥秦俑製作等工作坊,供公眾免費參與。
展出跪射俑和着衣式騎馬俑等國家一級文物
此次展覽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包括,出自秦代的跪射俑,屬弩兵俑,頭挽髮髻,身穿戰袍,上身和兩臂有鎧甲,腳蹬方口翹尖履,雙手在做握弓弩狀,鎧甲上仍可看到2,000多年前工匠所描繪的紅色彩繪;出土於漢陽陵南區外藏坑的漢代着衣式騎馬俑,無臂裸身,雙腿呈弓形姿態,原本應跨騎於木質戰馬之上,臂膀處有圓形孔洞與木質殘留的痕跡,推想原本應配以木質臂膀並穿戴絲麻衣物。
展覽亦展出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陽陵邑出土的陶錢,為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具,相信是用來鑄造「五銖」銅錢。同場展出的金餅則發現於西安市鳳棲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出土,用於皇室貴族間的賞賜與饋贈。
記者:謝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