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平準基金」入市時機已到 權重股勢率先受惠 往績顯示可分三階段

更新時間:06:00 2024-02-13
發佈時間:06:00 2024-02-13

上月市傳中央正考慮推出多項工具以穩定市場運作,其中包括設立一個由國家支持及規模達數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平準基金」;隨着內地近日連番落實出招,加上中央匯金明言充分認可A股市場配置價值,已擴大ETF增持範圍,並將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更令部份經濟學家及分析師認為「平準基金」的入市時機已到,並希望進一步改善中國版平準基金的制度。

何謂平準基金?

所謂「平準基金」(Stabilization Fund),又稱為「干預基金」,一般是政府或中央銀行透過特定機構(例如證券會、財政部或交易所等)以法定方式建立的一種證券投資基金,並在市場進行逆向操作,以穩定證券市場及減少波動。

國泰君安主動配置首席分析師王大霽領導的團隊早前一份報告亦表示,平準基金通常是在市場面臨重大危機或極端波動時設立,透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來穩定市場,以恢復市場信心和防止市場進一步下跌,保護經濟免受進一步損害。

傾向買入權重股或ETFs

購買資產方面,平準基金傾向買入能夠顯著影響市場情緒和指數的重要股票,尤其是在市場非理性暴跌時期。此外,平準基金也會使用ETFs等其他金融工具來實現目標。

至於實施平準基金的效果,王大霽指這取決於操作方式、基金規模、入場時機及其他相關政策配合。從短期而言,平準基金能有效穩定市場及恢復信心,防止股價過度下跌;但長期而言,實施效果仍依賴經濟基本面,當經濟不理想時,就需要其他相關政策支持,才能有效扭轉市場走勢。

高盛:不一定解決根本問題

另一大行高盛則提醒,單靠國有資本的支持,並不一定能解決可能導致縮表的根本問題。該行認為,內地房地產、槓桿和銀行體系等方面都面臨複雜的宏觀挑戰,並正對潛在增長帶來壓力。

高盛亦提到,2023年MSCI中國指數再次下跌,已是連續3年出現負回報,並為過去20年來首次。從規模來看,自2021年以來,從高峯到谷底累計大跌63%,已抹去逾6萬億元市值,屬有史以來最大跌幅,相當於去年名目GDP的35%,因此這可能會令中國推出平準基金救市。

不過,高盛指大多數救市計劃雖然都可以引發短期市場逆轉,但並非所有計劃都能有效地提高了3至6個月期間的股份回報,其中包括2015年國家隊買入逾1.3萬億元A股,但市場直到2016年初才正式觸底,而且當時大多數槓桿頭寸市場開始放鬆,宏觀周期性開始改善,一定程度上亦是受惠於城市住房改造計劃。

2015年救市大致分三階段

翻查資料顯示,根據內地2015年救市經驗,大致可分為三階段。首先,當年6月27日,人行先降準降息拉開序幕,之後一周內推出險資入市、交易費下調等股市政策,政府、券商和機構亦會表態,但期間「國家隊」可能已在入市。

第二,由7月4日開始,先有21家券商表示出資1,200億元買藍籌ETF,其後「國家隊」正式入場,主攻大盤、特別是金融股,令銀行股升幅逾5%,中國平安亦曾由接近跌停變漲停,直到7月9日大盤企穩,在強力救市下令市場信心恢復。

第三,在大盤企穩後,「國家隊」便開始發力買小盤,於7月9日至14日期間連續出現「千股漲停」,其後入市力度逐漸減弱,到了中證監8月14日宣布「一般不入市操作」,救市才告一段落。

退出機制對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國泰君安的報告中亦提到,平準基金的退出機制,對於確保市場長期健康和減少對市場扭曲亦至關重要,而不同國家或地區平準基金的退出節奏,確實有所不同,但基本會選擇在市場上漲趨勢穩定時擇機退出,共同目標都是慢慢減少市場對政府救助的依賴,恢復正常運作,同時盡量回收救市期間投入的資金。

相關文章:

內地加大救市 港股反彈626點 匯金、中證監及商務部紛出手 據報將向習近平匯報

內地大力救市挽信心 港交所要留意 冷敲可吼一隻券商股|投資追擊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