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童身授】社交能力

更新時間:15:10 2021-05-17 HKT
發佈時間:07:00 2021-05-18 HKT

很多研究都指出,社交能力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對學業及事業成功也有着很重要的影響。但這個疫情,卻令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隔得遠遠的,因此有很多朋友都問我,可以怎樣應對。


在整個2020年裏,無論幼稚園或小學的學生,上課的日子可能都只有數十天,以這個情況來看,孩子在學校內的社交互動似乎真的十分缺乏。但除了實際互動外,社交能力也可以透過其他方法提升的。當然,我得認同實際的社交互動,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是最有裨益,但在環境的局限下,父母還是有其他方法處理的。


語言發展
孩子的語言發展對社交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孩子如果未能夠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他們可能傾向以身體及行為直接表達,例如直接動手拿去別人的玩具,被拿去的又會伸手搶回來,結果造成衝突。


父母在這個時間,可以教孩子以語言表達想法及情感,例如:「媽媽知道寶寶想玩那個積木,我們跟朋友說一起玩吧!」而不是單單針對負面行為:「不可以搶玩具啦!」那怕你喊破喉嚨,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情緒表達及察覺
幼兒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及察覺他人(及自己)的情緒上,都在發展階段,他們不能表達自己情緒時,也可能會動手動腳,或者嚎哭一場,嚇怕朋友仔!也未能體會到朋友們的情緒。


跟上述方法相似,父母可以說出孩子的情緒(詳情可參看1月14日刊出的《情緒處理》一文),例如:「媽媽知道寶寶現在有點生氣哦」等等。


讓孩子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及情緒,之後說出處理方法,讓孩子明白到自己的情緒及想法,並嘗試解決。至於察覺他人情緒,繪本、社交互動後父母的解說等等,都有幫助。


處理手足衝突的好機會
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手足間的衝突,可能會加以禁止,又或要求年長的兄姊禮讓年幼的弟妹。其實這個並非最好的方法。處理手足衝突,首要任務是公平。而且,父母的處理手法,可以教導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及衝突。


以爭玩具為例,他們就可能會發展出一套規矩。以我家為例,兩名大男孩(已經小六及小四了),但仍然會為了「為甚麼每天都是我先起牀」而爭論,結果他們(在父母協助溝通下)就定出「單數日子哥哥先起牀;雙數日子弟弟先起牀」的規矩,實施數年,仍然有效。


有時候,哥哥主動讓弟弟,還感受到當中充滿了愛呢!我不是說打架也不介入,只是在介入時,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非「不要打人」!


其他不同方法
繪本、角色扮演、觀察學習(看父母或其他家人間的相處)等等也非常有用。父母也應該以讚賞的方式,取代指責的態度,以培養孩子的正面行為。


當然,我最希望疫情早日消失,孩子可以重返校園,透過實際的人際互動,學習與實踐社交技巧!


 


作者:程衞強(Victor Ching),香港及英國註冊心理學家、認證靜觀導師,並有多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心理學(特殊學習需要)及管理學雙碩士學位。曾任本港註冊幼稚園及幼兒學校校監,現時為私人執業心理學家,並擔任多所大學客席講師工作。Victor活躍於傳媒及社交媒體,曾接受電視、電台、報章及雜誌訪問超過數百次。專頁︰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VictorChing


原文刊於2021年2月4日#559親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