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戰場勿失先機 搶奪人才事不宜遲

人工智能(AI)技術日臻成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未來戰場,各國已爭相建立發展藍圖,新加坡近日推出新策力吸全球頂尖AI人才,率先掀起搶才戰幔。香港雖亦有計劃發展,甚至更早起步,但步伐緩慢,恐失先機,當局應果斷實施切合本港自身發展的具體措施,全速投入這股數碼大潮。

全球多地已陸續推出政策措施,為AI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目前美國AI融資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凝聚眾多AI巨企的研發中心;英國倫敦亦已在歐洲成為領先AI發展之都,經濟貢獻達37億英鎊,造就逾5萬個職位;瑞士政府大力支持AI教研,吸引頂尖科企落戶;內地政府亦大力推動AI發展,已形成產業規模。

新加坡早於2019年推出全國人工智能策略,在交通物流、醫療保健和教育等五大領域推動運用AI,近日再宣布推出「全國人工智能策略2.0」(NAIS 2.0),力吸全球頂尖AI人才,並培養本地AI專家,目標是將AI專才大增兩倍,增至1.5萬人,包括訓練機器學習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NAIS 2.0將展開15項行動,除了吸才育才,還打造AI基地及強化AI初創生態系統等;更特設AI學徒計劃,每月提供約2萬至3.2萬港元津貼;亦為中小企提供AI就緒指數測評服務、配對資金項目、平台工程團隊、高性能雲集群等,推動AI的應用。目前,在當地有逾80個AI研究單位以及1100間AI初創。乘着ChatGPT的旋風,新加坡政府又推出協助撰寫程式「Pair」AI項目,半年不到,已有約4,000名公務員加入測試,並計劃擴至所有部門約15萬名公務員。

反觀本港,雖早在2017年底就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及後再推《藍圖2.0》,提出打造「智慧政府」,去年底又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但六年下來,依然停留在「起步」階段,發展緩慢。

新一份《施政報告》終提出支持本地創科相關具體措施,包括明年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及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和可持續發展。而所有政府收費服務將於一年內全面落實電子支付選項,包括服務櫃位及醫療繳費等,總算給出具體建議。

不過,要全面落實數字政府,香港還須解決「人才、技術、數據」3方面問題。在人才方面,本港資訊科技人才持續供不應求,據生產力促進局早前的調查顯示,近半受訪企業表示遇到技術人才招聘困難,4成認為本港缺乏相關人才。眼看競爭對手新加坡已出招搶人,港府不能再歎慢板。

尤其是本港公、私營機構應用AI趨增,據調查指出,約4成受訪港企正在或將會應用AI,3成已在多個層面如市場營銷、營運、內部營運上應用。近6成正在使用AI的企業有意進一步拓展應用。

政府部門如建築署亦已開始運用AI,分析航拍相片中建築物外牆裂縫的危險性。消防處在攀山事故中透過AI分析無人機收集的相片,找出人形物體。房屋局則利用AI結合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將查核建築材料測試報告工作自動化。

可以預期,未來本港對AI專才、維護系統的工程人員需求甚大,政府的確需要及早規劃,除了招才,也要加快培養跨學科的AI人才,仿效新加坡補貼市民進修AI,並制定策略鼓勵企業把全球AI人才吸引來港,壯大人才庫。

除了難以招聘技術人才,現時行業還面對算力及數據不足的挑戰,需要使用雲計算服務,或用內地、海外的超算中心。生產力局就此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由政府投資建立公共超算中心,同時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外企到港建私營超算中心;通過「數位政策辦公室」制定資料政策,與內地及海外城市協商及實施數據流通;加強與大灣區及國際合作,完善AI及資料產業鏈;發展「AI企業國際融資中心」,吸引更多AI企業來港上市等等。希望相關建議及早落實,不要只停留在議而不行的階段。

科技發展不等人,在這場AI戰場中,香港政府應借鑒領先城市的經驗,結合本地需求,聯合學界及科企,制定針對性措施,加速實行,盡快抓住AI發展的機遇,實現產業升級,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AI及數據產業樞紐」,為本港呆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