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跨境電子支付藩籬 政府推動至為關鍵

隨着中港全面通關,北上消費人潮暴增,跨境電子支付量大幅提升。港府表明要通過跨境安排打通藩籬,讓北上港人及內地居民都能使用電子貨幣。惟本港跨境電子支付發展相對落後,要更好地與內地以至世界接軌,政府的推動十分關鍵。

電子貨幣有助於簡化支付環節、降低支付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減小交易風險、促進貿易發展,更可追蹤溯源,打擊「洗黑錢」等非法交易。

近年來,中央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廣深政府先後發布政策,提出要拓展跨境電子錢包、數碼貨幣、移動支付等應用在大灣區互認互通;完善跨境支付環境,支援港澳居民辦理銀行業務,擴大香港版電子錢包使用範圍,便利港人北上消費。

目前,在企業推動下,大灣區內跨境支付已基本打通,多種跨境電子錢包包括微信香港錢包、支付寶香港錢包、港澳版「雲閃付」錢包、20餘個港澳本地「銀聯繫」錢包……可直接綁定港澳本地銀行帳戶,為港澳人士提供移動支付服務,覆蓋衣、食、住、行,且提供轉帳、繳費、匯款等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數字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管局近年也開展數碼人民幣(e-CNY)跨境支付合作,以便香港客戶未來可更便捷地使用數碼人民幣錢包。

事實上,內地與香港居民往來日益頻繁,對高效便捷的跨境電子支付需求不斷提高,而未來全球經濟發展,電子支付亦是重要一環。香港在融入大灣區發展之餘,也要加強與東南亞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因此必須把握時間,推動跨境電子支付合作。

其實香港發展電子支付一度領先全球,在港廣泛使用的「八達通」早在97年已開通,但主要只應用於交通工具,零售用途未有長足進步。政府近年透過派發電子消費券,雖成功令店舖增設電子支付,但不少因成本考慮,過後又回復現金交易。香港市場目前有逾十個電子錢包,惟缺少網絡效應,不能互通,以致一直未能全面普及。

反觀內地,目前二維碼電子錢包的普及度已達人口的92%,更已伸延至其他國家,單是支付寶的出境遊服務已覆蓋逾70個國家和地區,造就旅遊消費數倍增長。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數據,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業務2022年度交易72.15億宗,同比增長0.34%,交易規模破萬億元,同比增長13.05%,可見跨境支付業務經濟效益之大。

東盟國家亦受內地啟發,近年積極發展電子支付,更大力拓展跨境電子支付合作,實現東盟經濟一體化。當中的主要推手泰國,迄今至少跟6個國家的支付系統接通;上月起,香港轉數快亦加入合作,兩地旅客可透過電子支付系統在兩地消費。

明顯落後的香港,極須急起直追,尤其是本港內需疲弱,零售消費市道疫後無大起色,急須振興旅遊業。一旦支付渠道更大範圍打通,將可促進大灣區的商品和人員流動,有助兩地旅遊業發展。香港應借鑑內地經驗,加強合作,推動跨境電子支付的發展。

事實上,區域經濟加速融合,建立跨境支付網絡,已是大勢所趨。國際清算銀行前年發布的報告顯示,9成央行正在探索央行數碼貨幣,逾半正開發或開展相關應用試驗,多個國家正測試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香港要發展跨境電子支付系統,先要快馬加鞭做好本地的電子支付和數碼經濟發展。去年八達通已跟內地合作,讓港人透過流動應用程式,用數碼人民幣於內地進行零售交易,下一步將為內地旅客在港使用數碼人民幣,制訂解決方案。

至於數碼港元的發展,根據金管局的藍圖,先導計劃首階段測試已完成,第二階段將在今年啟動,探索如跨境支付、企業應用等新方案。但會否及何時正式推出數碼港元,金管局則未有決定。預料短期內較難在零售層面使用。

期待港府盡快制訂電子貨幣跨境支付的路線圖,擬訂方便內地遊客在港使用數碼人民幣的解決方案,並與有關當局建立相應的監管、支付環境及訊息共享機制,推動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並制定風險管理措施,監測支付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合規性,確保資金安全及隱私保護等。與此同時,也要做好公眾教育推廣,與商家多方協調,提高電子支付的普及度。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方能有效促進香港和灣區的經濟聯動,進而聯通國際。

2023年,隨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強,香港利用自身優勢都艱難維持經濟發展,未來需要不斷創新,發展新產業、激發新動能,正所謂「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今日是2024第一天,祝願大家身體健康及生活愉快!也祝願香港經濟不斷進步,產業蒸蒸日上。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