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文創藍圖方向清晰 人才資金缺一不可 | CEO有料到
《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的出台,為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和實踐路徑。這份文件不僅涵蓋了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全面發展,還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背景下,強調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
《藍圖》提出4個發展方向共71項措施,重點建議如完善博物館體系、推廣嶺南文化等措施,意在鞏固香港作為中華文化展示平台的地位,具體措施包括在北部都會區興建國家發展博物館,設立中華文化體驗館;更新非遺清單,舉辦「香港非遺月」等活動;推動嶺南文化與大灣區合作。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增強市民的文化認同感,也能吸引國際遊客,促進經濟發展。
然而,香港的博物館雖多,但具有全球吸引力或能展現本地文化特色的展覽仍然不足,如何吸引私人資源以提高展覽質量,成為關鍵。因此《藍圖》特別指出會考慮私人博物館的定位和作用,如何配合公營博物館的發展。事實上,私營博物館在外國頗為流行,私人捐獻更可享稅務優惠,有助鼓勵市場積極參與,值得借鏡。
《藍圖》強調鞏固香港「國際文化盛事之都」的地位,吸引內地及海外藝團來港交流,這能進一步提升香港的文化影響力。儘管文化盛事能帶來短期經濟效益,但如何避免淪為「一時熱鬧」,並將其轉化為長期的產業發展支柱,仍需深入規劃。此外,要提升香港文化活動的國際吸引力,仍需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藍圖》以「流行文化之都」為目標,支持文創產業和影視、表演藝術的發展,切合香港的市場潛力。如以影視場景推廣文化旅遊,吸引遊客打卡,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另提出放寬不同場地的限制,例如容許戲院用作現場表演,工廈改建小型劇場、黑盒劇場等措施,亦切合香港土地資源有限的實際情況。
然而,現時坊間關於流行文化的展覽大多流於歷史鋪陳,缺乏深度。此外,資金與人才的短缺也制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香港在產業鏈的中下游部分,如創意設計、製作人力等,仍存在缺口,需要更大力的支持。
《藍圖》提出培訓人才和促進產業鏈形成,這對於提升文創產業的整體水平至關重要。開拓多元發展階梯,檢討「人才清單」並完善文創人才庫的生態鏈,能幫助香港吸引和留住更多國內外文創人才。而引入與表現掛鈎的資助制度,對中小型藝團提供更公平的機會,能促進文化生態圈的健康發展。
基層藝術人才的流失以及中小型藝團面臨收入不穩定問題,需政策制訂者重視,協助改善其工作條件並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在完善產業生態圈方面,可考慮引入私人機構支援藝術文化項目並給予稅務優惠。
此外,本港文創產業的市場化能力不足,特別是在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有限,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對接,以及產業鏈的商業化能力,提升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也是未來的關鍵挑戰。未來文創產業可以走高端服務產業路線,讓香港成為全球藝術品鑑賞、估值、拍賣中心。
今次推出的《藍圖》雖然大致全面,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待加強。首先,雖然《藍圖》強調弘揚中華文化,但香港的多元文化特性需在政策中得到平衡,避免其他文化元素的邊緣化。
其次,在全球數碼化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藍圖》對創意產業的數碼化轉型(如NFT藝術、數字博物館、虛擬現實展覽)着墨有限。建議加強對數碼藝術和科技的投入,將科技與文化結合,提升香港文創產業的競爭力。此外,《藍圖》較多偏向於硬件建設和資助體系改革,但缺乏對「內容創新」的具體支持。建議設立專門基金,鼓勵原創作品的產出。
此外,《藍圖》雖然提出與大灣區合作,但具體如何與內地文創產業進行分工協作,仍然模糊不清。建議明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分工,香港可以專注於國際市場的推廣,而內地則可加強產業的製造和技術支持。最後,如何確保這71項措施的落實,尚需更具體的執行細節,建議成立監督委員會定期匯報進展。
總體而言,《藍圖》為香港文藝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與措施。然而,只有在政策、資金、人才及基建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香港才能在國際文化舞台上重塑輝煌,實現「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在這個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多元文化的融合、數碼化的應用及創新支持。同時,必須配合國家整體文化策略,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文化特色,保持聯通國際的特質,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