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善用一簽多行 轉化長遠經濟效益 | CEO有料到
繼早前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落成啟用,近日深圳又恢復赴港「一簽多行」,為本地旅遊及經濟注入多重活水,加上基建設施逐漸完善,香港迎來一個重振經濟的黃金機遇。然而,如何有效地將這些政策優勢轉化為長遠經濟增長,仍需要政府和業界多方協調與創新。
上月底政府公布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更擴展至持居住證的深圳市非戶籍居民,加上之前擴大「個人遊」城市、放寬內地客免稅額,以及其他已推出的放寬內地人才訪港措施,大大提升內地旅客來港動力,並且可與「香港無處不旅遊」及「盛事經濟」產生協同效應,刺激本港旅遊及經濟發展,更有助於大灣區的融合交流,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活力。
「一簽多行」曾於2009年起在港實行,後來因衍生水貨客等問題,特區政府2015年以「一周一行」簽注替代「一簽多行」。時隔9年後再推「一簽多行」,並擴展至持深圳居住證、超過千萬人的非戶籍人士,由此而釋放的總體消費力不容小覷。
保安局預料深圳訪港旅客量將多一倍,而業界都憧憬今年聖誕增逾一成。有客到當然是好,問題是本港商界有沒有足夠優質產品、服務,令大灣區居民願意捨平取貴、一來再來?要讓「一簽多行」政策發揮效用,需要在口岸、交通、旅遊設施、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完善配套。
香港社會各界正嚴陣以待,交通運輸營辦商、支付平台、免稅品店及商場等,紛紛為深圳的旅客度身訂造多項跨境交通、餐飲和消費優惠,方便他們「想來就來、隨心所欲」。
「一簽多行」新安排尤其適合年輕且有一定消費力的群體,他們更傾向靈活自主地規劃旅行計劃。隨着深港兩地差距明顯縮小,加上網購盛行,內地旅客的消費模式已從單純購物轉向體驗與服務。不少人來港只為吃頓大餐,觀看一個展覽、一場演出,甚至來看看中央贈送的大熊貓。香港的零售、餐飲及旅遊業應順應這趨勢,提升旅遊吸引力。
近年內地飲食業發展一日千里,從港人蜂擁北上覓食已見高下,香港要倒吸內地客,餐飲業必須提升餐飲品質,提供「獨有港味」,如推動粵菜與創意菜結合,打造「必吃清單」,吸引旅客專程來港品嘗。
要旅客重現「買買買」的興致,單憑新款產品並不足夠,必須創新及具有本地特色,甚至鼓勵零售業數碼化轉型,應用AR/VR技術,提供沉浸式購物體驗,加強跨境電商服務,讓內地旅客可持續消費香港品牌。
更重要的是,優化服務質素,提升從業員的語言能力及服務意識,讓旅客感受到香港的專業與熱情,才能與內地各類「寵客」招式匹敵。惟香港各行業特別是零售、餐飲等都面對人力不足,必須盡快解決,以應付旅客量的增加。
此外,內地旅客越來越重視體驗式活動,香港應結合內地節日,推出專屬旅遊計劃,例如春節購物折扣及專題表演活動,並配合旅客不過夜的趨勢,設計半天或一天團,變陣吸客。
目前內地人流行城市漫遊,業界可推出更多文化旅遊路線,例如中上環的文藝街區、南區海濱的生態旅遊、特色行山露營路線等。同時推出更完善的數碼化旅遊服務,包括智慧旅遊地圖、AI導覽工具,方便旅客輕鬆找到心儀景點及餐飲。
至於港府十分「在意」的過夜旅客,前線業界普遍認定,新增的深圳訪客多不會選擇過夜,連旅發局新推優惠亦對準南下交通及餐飲購物。香港應調整策略,不再以深圳為主要目標,而是多向外看。
事實上,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運力將大為增強,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旅客正迅速增長,海洋公園近月就多了逾4倍印度訪客,菲律賓客亦增長兩倍多。政府應深耕這些市場,進一步多元化本港的旅客來源。特別是增加對這些地區的航班密度,並推出針對性的旅遊產品,如奢侈品購物、戶外探險活動等。
至於明年啟用的啟德體育園,應與「一簽多行」和三跑措施結合,舉辦更多國際體育賽事和巨星演唱會,並針對內地和東南亞市場進行宣傳,吸引大量粉絲旅遊團。同時打造「旅遊+體育」體驗,為入場觀眾提供專屬旅遊套餐。
「一簽多行」的實施是港深兩地加速「同城化」和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必然一步。期望未來能擴展至廣州、珠海、東莞等更多灣區城市,進一步推進「1小時生活圈」建設。
當局現須盡快規劃如何善用「一簽多行」提振香港的旅遊和相關消費行業。通過政府與業界不斷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旅遊體驗、加強與內地的合作,確保「一簽多行」政策能夠發揮最大效果,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特首日前公布撤換掌管本港旅遊及運輸命脈的文體旅局局長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正好展示政府要全力做好旅遊經濟,實現中央對港期望的決心,讓香港再次重振其作為國際旅遊及經濟樞紐的地位。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