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靈活優化二元乘車計劃 平衡福利與財政需要 | CEO有料到
香港在面對千億財赤挑戰下,「2元乘車優惠計劃」應否繼續,成為政商界的焦點。該計劃原本旨在減輕長者的交通負擔,但隨着開支不斷上升,人口老化加劇,對公共財政構成了沉重壓力,政策的可持續性有必要重新審視。
長者2元乘車優惠計劃推出12年,合資格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適用的公共交通範圍亦擴大,不僅是為了減輕長者交通開支,更在於鼓勵他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探望家人,促進心理健康及社會融合。尤其對於基層長者而言,這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支援。且長者外出往往伴隨消費行為,例如購物、餐飲及旅遊,對經濟活動有直接的拉動作用。
該計劃是政府對長者群體的一項重要承諾,突然取消或「劃線」調整,可能引發社會不滿,特別是對快年滿60歲但尚未享受優惠的群體而言,容易產生「政策不公」的感受,進一步削弱政府的公信力,並影響相關行業的收益。
無可否認,隨着長者人口比例上升,未來的開支將持續攀升,成為財政不可承受之重。數據顯示,「2元乘車優惠」的開支從2020/21年度的11.8億元增至2023/24年度的42.8億元,並預計在2024/25年度達到63.4億元,即佔政府每年的經常開支,由五年前的0.2%增至上年度0.7%。若不進行調整,可能會擠壓其他公共服務資源。因此,適時檢討是理所當然。
開支攀升,其中一個原因有指涉及濫用問題。儘管政府已通過「樂悠咭」加強監管,但仍有長者為非必要需求頻繁搭乘交通工具,或「長車短搭」,浪費公共資源。政府曾高姿態打擊違規濫用優惠,最終僅得一宗個案交由執法部門跟進。這說明打擊濫用需要動用社會成本,同樣在浪費資源。
政府既然認為有濫用情況,最簡單是利用「樂悠咭」系統收集的使用數據,分析不同年齡層、地區及時間段的使用情況,根據實際需求調整政策。針對「長車短搭」問題,建議仿效新加坡上下車拍卡,杜絕濫用。
計劃另一斟酌點是年齡門檻低。該計劃目前對所有年滿60歲人士無差別適用,但部分經濟狀況良好的長者未必需要此優惠。無差別的資源分配模式可能難以體現社會公平,政府應更聚焦於支援真正有需要的人群。
權宜之策是設置限制措施,如規定使用上限,每位長者每日或每月享受優惠的次數可設定上限,例如每日最多4次或每月最多120次,或設定每位長者每年可享受的優惠總額(例如5000至7000港元),以控制整體開支,避免不必要的濫用。甚或只對某些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及地鐵進行優惠,而非所有交通工具,降低整體開支。
其次是將優惠年齡逐步提高至65歲,與國際標準接軌。對於接近60歲的群體可設置「過渡期」,減少政策調整的負面影響。此外,也可考慮實施收入審查與分級優惠,對低收入長者提供全額優惠,而對中高收入的長者則提供部分補助甚至取消優惠,更精準地分配資源。
政府亦應鼓勵交通運營商與政府合作,共同分擔2元乘車優惠的成本。除了交通優惠外,政府還可以向企業提供稅務減免,吸引他們參與長者福利計劃,通過其他方式支持長者,例如提供更多社區服務、健康補貼或活動津貼,讓福利分配更加多元化。
畢竟向已實行的公共福利開刀,牽連極大,與其取消或大幅削減,倒不如檢討其他大額開支。例如香港部分基建耗資巨大,應進一步審視其成本效益,適當延緩或縮減規模,將資金投入到更逼切的社會需求上。
除了節流,開源也是責之所在。政府需要增加稅收來源,如對奢侈品或高檔商品徵收更高的消費稅。同時,通過增加企業利得稅或高薪人士的稅率,促進財富再分配。
在千億財赤的壓力下,政府需要在維持社會福祉與財政可持續性之間尋找平衡。「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初衷是善意的,但在當前財政環境下,無差別的普惠政策已顯現出不可持續性。適當的優化調整措施,能有效控制開支,同時保障有需要的群體不受影響。
期望政府的檢討方案,充分考慮公眾意見,並以數據為基礎進行決策。在削減開支的同時,探索更為靈活及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透過合理的政策調整與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社會公平與福祉的雙贏。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