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防止偷工減料 堅持保證質素新地「阿爸」垂直管理拒外判
去年新鴻基地產兩名聯席主席郭炳江和郭炳聯被廉政公署起訴,執行董事黃植榮升為副董事總經理,擔起穩定軍心的重任。他在新鴻基工作三十二年,見證公司逐步壯大,專責統籌工程策劃;更深得同事喜愛,有個「阿爸」的花名,絕對能擔此重任。黃植榮將建築視為藝術和創意,一做三十年,全因做地產能配合整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滿足感。記者:勞顯亮
說到地產,黃植榮便滔滔不絕:「我負責工程,就似製作麵包,買麵粉、焗麵包的過程都是我負責。但別以為好簡單,買地前就要分析社會經濟要素,還要看看技術上是否可行,能否做到地盡其用。起樓,要有相當創意!」
黃植榮最愛「炫耀」新鴻基的幾幢摩天大樓作品:從八十年代建成的新鴻基中心,到九十年代的中環廣場,至近期的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和九龍環球貿易廣場(ICC)。「高樓,就是要地盡其用,將人氣聚集,關乎整個社會規劃。」
引以為傲的ifc和ICC
原來九六年,新鴻基投得地鐵香港站上蓋的ifc發展權,當時的ifc位置,未有鐵路未有碼頭,本計劃興建三幢寫字樓,何以最後變成一高一低的摩天大樓?「本來是三幢寫字樓,我們游說城規會,才變成今日的ifc。三幢變兩幢,建了一座摩天大樓,更為中環添加了一個公共開放空間,市民多了一個公園可用。」黃植榮指當時的中環,放工時間後就變成死城,「我們要做綜合發展,有商場有酒店和住宅,一幅地變成三更制,全日有人氣,才能地盡其用。」
九六年,正是回歸前,決定興建ifc,新鴻基可算是下了重注,到了二○○○年,經濟未回穩,新鴻基再次在淡市作大投資,興建九龍站的ICC,同樣是幾幢寫字樓變成一幢摩天大樓。「ICC更高更複雜,香港常有颱風,好在我們早有準備,搖擺幅度最高可達一米。去年十號風球,ICC就晃動了二百四十一毫米。」ICC擁有全球最高的泳池,但該泳池和酒店差點就不能在頂層興建,新鴻基當年採用更先進打樁技術,高層才能減少樁柱做酒店。
新鴻基當年興建幾座摩天大樓,有充足勞動力;但時移世易,今日香港基建再次進入黃金期,建造業工人不足,新鴻基同樣受影響。黃植榮卻滿懷信心:「現時依然有多個大項目,工人雖同樣緊張。但我們與其他地產商不同,沒有將建築管理外判,一直垂直管理。雖然工人並非新鴻基直屬員工,但我們能馬上知道他們工作的細節。」
「微服出巡」做家訪
他表示,垂直管理即是由項目的設計、規劃、施工、購買材料,以至品質監控、園藝設計和物業管理服務都是由集團負責,此舉成本比外判至其他建築管理公司高,但必定能確保質素:「例如判頭用超低價投得合約,往往只能偷工減料或剝削工人,但我們監督到位就能馬上干預,補錢或更換判頭,防止問題愈滾愈大。」
新鴻基除了在建築時關注細節,更在乎用家感受,黃植榮常與聯席主席郭炳江「微服出巡」,到買家或租客家中做家訪:「他們都是用家,作為地產商,我們最希望是用家住得開心。」
目前,社會對樓價高企有很大意見,政府更實施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以壓抑樓價。黃植榮坦言,樓宇滿足了住屋和投資需求,相信目前政府調控,是要照顧整個社會需要。「首先大局要穩定,希望社會可以積極配合覓得更多土地,但就算土地問題解決,建樓都要幾年時間,投地、發展、審批都需要時間,社會要求更公平和透明,我們要用時間來支付這些『交易費』。」
草根家長大 放棄鐵飯碗
能晉升至上市地產公司高層,出生基層的黃植榮全靠「努力」二字。「入行的時候,沒有想過可以在這個位置。我讀工業學校,是草根階層出身,公屋長大的七十二家房客。家裏的碌架牀上再加一層,我是在第三層長大的。讀完中學,沒有考大學,入了當時的理工學院讀測量,畢業前考到專業資格,之後加入政府工作。」那是一九七七年,改革開放前一年,黃植榮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一群。
在政府工作四年,黃植榮毅然離開,因想得到更有挑戰的工作,「很感恩政府,給機會我們考試、讀書和訓練。但確實會養懶人,我不走不行了。」當年新鴻基掌舵人郭得勝希望招攬專業人士加入團隊,黃植榮有幸加入,一做三十多年:「從『小朋友』做起,首十年就建了過百幢樓。」他形容最艱難是中英談判前途未卜之時,但確信香港能抵禦不同風浪。
去年升職,因新鴻基要穩定軍心。但黃植榮卻認為,自己「全職湊仔」的工作範圍沒有改變:「我在部門有個花名叫『阿爸』,公司有好多仔仔女女,希望太太不要介意。」原來當年還是「小朋友」的黃植榮,同學聚會間常聽到舊同學放工後痛罵老闆和公司,今日貴為管理層,他不希望下屬會有如此感覺。「不希望同事有離心,公司上下一心,我的同事做得開心,才能以心建家。」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黃植榮表示,垂直管理即是由項目設計、規劃、施工、購買材料,以至品質監控、園藝設計和物業管理服務都是由集團負責。
說到地產,黃植榮便滔滔不絕:「我負責工程,就似製作麵包,買麵粉、焗麵包的過程都是我負責。但別以為好簡單,買地前就要分析社會經濟要素,還要看看技術上是否可行,能否做到地盡其用。起樓,要有相當創意!」
黃植榮最愛「炫耀」新鴻基的幾幢摩天大樓作品:從八十年代建成的新鴻基中心,到九十年代的中環廣場,至近期的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和九龍環球貿易廣場(ICC)。「高樓,就是要地盡其用,將人氣聚集,關乎整個社會規劃。」
引以為傲的ifc和ICC
原來九六年,新鴻基投得地鐵香港站上蓋的ifc發展權,當時的ifc位置,未有鐵路未有碼頭,本計劃興建三幢寫字樓,何以最後變成一高一低的摩天大樓?「本來是三幢寫字樓,我們游說城規會,才變成今日的ifc。三幢變兩幢,建了一座摩天大樓,更為中環添加了一個公共開放空間,市民多了一個公園可用。」黃植榮指當時的中環,放工時間後就變成死城,「我們要做綜合發展,有商場有酒店和住宅,一幅地變成三更制,全日有人氣,才能地盡其用。」
九六年,正是回歸前,決定興建ifc,新鴻基可算是下了重注,到了二○○○年,經濟未回穩,新鴻基再次在淡市作大投資,興建九龍站的ICC,同樣是幾幢寫字樓變成一幢摩天大樓。「ICC更高更複雜,香港常有颱風,好在我們早有準備,搖擺幅度最高可達一米。去年十號風球,ICC就晃動了二百四十一毫米。」ICC擁有全球最高的泳池,但該泳池和酒店差點就不能在頂層興建,新鴻基當年採用更先進打樁技術,高層才能減少樁柱做酒店。
新鴻基當年興建幾座摩天大樓,有充足勞動力;但時移世易,今日香港基建再次進入黃金期,建造業工人不足,新鴻基同樣受影響。黃植榮卻滿懷信心:「現時依然有多個大項目,工人雖同樣緊張。但我們與其他地產商不同,沒有將建築管理外判,一直垂直管理。雖然工人並非新鴻基直屬員工,但我們能馬上知道他們工作的細節。」
「微服出巡」做家訪
他表示,垂直管理即是由項目的設計、規劃、施工、購買材料,以至品質監控、園藝設計和物業管理服務都是由集團負責,此舉成本比外判至其他建築管理公司高,但必定能確保質素:「例如判頭用超低價投得合約,往往只能偷工減料或剝削工人,但我們監督到位就能馬上干預,補錢或更換判頭,防止問題愈滾愈大。」
新鴻基除了在建築時關注細節,更在乎用家感受,黃植榮常與聯席主席郭炳江「微服出巡」,到買家或租客家中做家訪:「他們都是用家,作為地產商,我們最希望是用家住得開心。」
目前,社會對樓價高企有很大意見,政府更實施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以壓抑樓價。黃植榮坦言,樓宇滿足了住屋和投資需求,相信目前政府調控,是要照顧整個社會需要。「首先大局要穩定,希望社會可以積極配合覓得更多土地,但就算土地問題解決,建樓都要幾年時間,投地、發展、審批都需要時間,社會要求更公平和透明,我們要用時間來支付這些『交易費』。」
草根家長大 放棄鐵飯碗
能晉升至上市地產公司高層,出生基層的黃植榮全靠「努力」二字。「入行的時候,沒有想過可以在這個位置。我讀工業學校,是草根階層出身,公屋長大的七十二家房客。家裏的碌架牀上再加一層,我是在第三層長大的。讀完中學,沒有考大學,入了當時的理工學院讀測量,畢業前考到專業資格,之後加入政府工作。」那是一九七七年,改革開放前一年,黃植榮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一群。
在政府工作四年,黃植榮毅然離開,因想得到更有挑戰的工作,「很感恩政府,給機會我們考試、讀書和訓練。但確實會養懶人,我不走不行了。」當年新鴻基掌舵人郭得勝希望招攬專業人士加入團隊,黃植榮有幸加入,一做三十多年:「從『小朋友』做起,首十年就建了過百幢樓。」他形容最艱難是中英談判前途未卜之時,但確信香港能抵禦不同風浪。
去年升職,因新鴻基要穩定軍心。但黃植榮卻認為,自己「全職湊仔」的工作範圍沒有改變:「我在部門有個花名叫『阿爸』,公司有好多仔仔女女,希望太太不要介意。」原來當年還是「小朋友」的黃植榮,同學聚會間常聽到舊同學放工後痛罵老闆和公司,今日貴為管理層,他不希望下屬會有如此感覺。「不希望同事有離心,公司上下一心,我的同事做得開心,才能以心建家。」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最Hit
天水圍天耀邨耀民樓1小時內2男暈倒猝死
8小時前
73歲郭鋒走出喪妻陰霾因「再婚」!與歐陽佩珊再立婚約 回家後必定做一件事
2024-11-17 20:30
香港都會大學35周年 飛躍蛻變再創新里程
13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