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真相曝光!美國陷無政府狀態 吸毒強姦縱火樣樣齊|《全面失控:1999胡士托音樂節》
現時世界各地都會舉辦大型音樂節,像香港的Clockenflap,一連數天吸引超過數十萬人進場。而要數這類大型音樂節的始祖,一定非1969年於美國舉辦的「胡士托音樂節」莫屬。不過這個宣揚愛與和平的活動,多年後竟發展成草菅人命的人間煉獄,一向高舉自由平等、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國,竟然因為一場音樂節而掉入無政府狀態!Netflix最近上架的《全面失控 1999 胡士托音樂節》,訪問了當時的主辦單位、後台、職員、保安、參與樂團單位以及最後變成受害者的現場觀眾,製作成一連三集的紀錄片。
一切從1969胡士托開始
要了解1999年的慘劇,先要認識其源頭:1969年胡士托音樂節。這場大型活動的概念最初由Michael Lang、John Roberts、Joel Rosenman、Artie Kornfeld四位年輕人策劃,本意是希望在室外舉辦一場樂韻悠揚、性質休閒的音樂會,透過活動宣揚愛與和平。最初他們入場人數目標是5萬人,後來卻不知不覺吸引了全美的嬉皮士前來,而當中推波助瀾的竟然是當地居民。因為當地居民不希望嬉皮士聚集前來「擾民」,在不同媒體極力反對,誰知卻變相「反宣傳」了活動,最終共吸引40萬人前來參與,人數足足是本來預想的八倍,亦令本來三日的活動擴展至四日(主要因為打風)。最後音樂節除了令草原變成泥濘外,基本上整個過程非常成功,觀眾都很乖巧單純地享受音樂,做到了真正的宣揚愛與和平訊息,當然也留了很多著名樂手的好歌給後世,像Jimi Hendrix 、 Santana、Jefferson Airplane等經典。活動後來更拍成紀錄片,得到197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原址亦豎立了紀念碑、興建了博物館及演唱廳。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1969胡士托音樂節,可以找李安拍攝的《胡士托風坡》來觀看。
瘋狂分享酒精毒品
直到90年代,當年搞手之一的Michael Lang決定重辦「胡士托音樂節」,當年一起策劃的合夥人都覺得這意念太瘋狂,不過他一意孤行,最有趣是動工當日舉行「鬼佬拜神」儀式,將切燒豬換成了「打爆香檳」,而神奇地當日那瓶香檳竟然多次也打不爆!紀錄片中受訪者也不禁說:「其實上天當時已經給與了暗示——咪搞!」結果這場本來叫人關注槍枝和暴力事件的音樂節,最終竟以暴力和騷亂告終,短短三日釀成了如暴動一樣的場面:參加者四處縱火;將所有圍欄、舞台、棚架拆卸;現場店鋪被洗劫一空;觀眾不分年紀瘋狂分享酒精及毒品,有多位女性向警方投訴被非禮甚至被強姦;後來甚至有媒體報導幾位青少年在暴亂中喪失生命……到底一個音樂節為甚麼可以發展成如無政府狀態一樣的局面?
主辦單位責無旁貸
根據紀錄片中各人口供和現場實況片段,這場暴亂的形成可從三個方向追查:首先是主辦單位的嚴重過失,其次是音樂單位的風格轉變,最後是90年代的社會風氣。首先,主辦單位絕對是責無旁貸,他們雖然掛著叫人關注槍械與暴力問題,但其實只是舉辦一場唯利是圖的商業活動。首先在尋找場地方面,他們只找來一個充滿柏油路面的軍事基地而非草原,既不適合讓人紮營,也令本來已經高溫的現場氣溫進一步上升。其次就是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既不夠廁所又沒有做好清潔衛生,更離譜是會場內所有食品跟飲料都以高出市場價三至四倍的價錢發售,現場人士在酷熱天氣下需要以近一百元買一支水,很多帶不夠錢的年輕人近乎斷水斷糧,很多人因此中暑患病,大家怨聲載道卻投訴無門。從紀錄片可見,現場人士彷彿像被賣豬仔的去了一個環境甚差的集中營,跟最近新聞經常提及的柬埔寨KK樂園可謂不相伯仲。
69民謠音樂寧靜和諧
其次是音樂單位的風格轉變。1969的胡士托音樂節,音樂單位的風格大部份都是民謠,特點是寧靜、和諧、舒適,音楷氣氛講求harmonic,即使是藍調或搖滾歌手都是以音樂性為主,像Richie Havens、David Crosby、Stephen Stills、Graham Nash等,並未發展到Grunge、Punk那一類型具有破壞性力量的噪音搖滾。
99音樂單位大不同
然後大家再看看1999的音樂單位及其演出作品:Korn、Limp Bizkit、DMX、Red Hot Chilli Peppers、Jamiroquai,玩的都是一些令情緒高漲亢奮的音樂,大家可以想像到1969年跟1999年同一個音樂節但兩種音樂氛圍是完全截然不同。1999年的表演單位,不管是音樂、歌詞還是現場表演,都以打破約定俗成社會守則、釋放自己為主調,表演者更在台上大解放。
Limp Bizkit淫亂派對
第二晚深宵,當Limp Bizkit主音Fred Durst在歌曲《Break Stuff》中鼓勵現場觀眾釋放他們的「負能量」時,現場開始逐漸失控,根據現場保安形容:酒精毒品好像放題一樣隨意派發,只要用電燈照一照角落,便會發現一對又一對的男女在依偎卿卿我我,有人甚至見到一群男生在排隊……場面非常淫亂,基本上大眾情緒已經失控。但令人髮指的是,主辦人竟將混亂歸咎於Fred Durst。
Flea全裸解放觀眾
到了最後一晚,Red Hot Chilli Peppers壓軸登場,全場亢奮情緒也到達臨界點,RHCP Bass手Flea更脫掉全身衣服彈奏,主音Anthony Kiedis對著成千上萬的台下觀眾叫他們大解放。從紀錄片中看見,觀眾都被現場熾熱的氣氛感染了,台下開始出現現場聽Hardcore必定出現的「圍圈互撞」,女生們亦脫去上衣大玩騎膊馬(Shoulder ride),有些甚至被雙手推舉在人海中不斷傳送……這種情況下很難沒有「咸豬手」出現,再加上現場酒精毒品滿天飛,導致往後更嚴重的縱火案、強姦案發生。
《美國處男》與《博擊會》
第三是社會氣氛。90年代除了搖滾音樂解放聽眾心靈,電影業也如日中天,其中紀錄片提到兩齣電影影響著那一代年輕人,其中一齣是《美國處男》(American Pie),另一齣是《博擊會》(Fight Club),前者以如何滿足年輕男女性慾為主題,後者則主張透過拳頭證明自己存在。當然我們很難一言以蔽之這兩齣電影在鼓吹性愛與暴力,不過他們在全美的受歡迎程度確實建立了一種社會風氣(當中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而當年輕人走到一個可以完全由他們作主的自由國度時,他們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便會毫不忌諱地宣洩出來。這種宣洩,確實跟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產物不無關係。
10,000蠟燭成觸發點
至於引發暴亂的觸發點,又要回到主辦單位本身。第三天晚上,一個慈善團體在沒有被大會負責人允許下擅自向現場人士派發超過一萬支蠟燭,他們希望觀眾可以在Red Hot Chilli Peppers唱《Under The Bridge》期間點起蠟燭高舉揮手,造出象徵「愛與和平」的人山人海溫馨埸面。結果在RHCP亢奮的音樂,加上觀眾三日來不斷堆疊的不滿情緒以及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他們決定利用手上蠟燭「大解放」,向四周圍一切可燃燒的東西點火!從紀錄片畫面所見現場蜂煙四起,就像《北斗之拳》一群狂徒在舉行甚麼儀式的末世景象。因為現場沒有真正受過訓練的保安及警員,只有濫竽充數的「和平巡邏隊」(Peace Patrol),因此當失控場面發生,現場無人能夠阻止。
人群回到野獸狀態
縱火後,逾萬觀眾像遊行一樣從主舞台遷移到不同地區,拆毀一切臨時搭建的建築,掠奪商店的收銀機和夾萬……人群在無政府狀態下彷彿回到了野獸的狀態,所有事情都變得不再受控,連控制台的工作人員也立即反鎖自己在房間。電視上的新聞片段只見到現場一片狼藉,彷彿戰地記者走進災區進行訪問一樣。最後在大會通知州政府派出過千警察到場,暴亂才得以平息。到了翌日,音樂節場地已完全被摧毀,汽車被推翻、卡車被燒毀,滿目瘡痍。
後記:什麼都沒有發生
主辦人Michael Lang直到二十多年後拍攝的紀錄片當天,依然不肯認錯,只不斷怪責其他部門單位,從責備搖滾樂表演單位煽動到指罵觀眾群中有一小撮破壞份子不守規矩……其他主辦單位的負責人一樣互相責備,彷彿他們完全不需付半點責任,更離譜是當年他們竟然可以繼續向新聞媒體描繪了一幅開心快樂的畫面,向外界宣稱「1996胡士托音樂節」過程非常成功,沒有造成任何混亂,大家都樂在其中,什麼都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