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敏感】類固醇|亂塗塗出禍 慎用外用類固醇

不知大家有否類似經驗或聽說過:自己或朋友患上皮膚敏感, 服用過抗敏藥但效果不顯著,經藥房職員介紹下買了一些藥膏使用,用後好像效果不錯便停了,然後一再反覆使用下皮膚逐漸變乾變薄...

大多數情況下,是誤用了外用類固醇。

外用類固醇的常見用途

大家都知道,外用類固醇用途非常廣泛,能舒緩不同程度的濕疹、接觸性皮炎、銀屑病 (即牛皮癬)、痱滋和痔瘡等問題。外用類固醇是透過抗炎症反應、抑制免疫系統和收縮血管等方針去舒緩以上相關情況。

但大家知道外用類固醇有不同強度嗎?

類固醇大致有4 種不同強度:

輕度 (Mild) 如 Hydrocortisone

中度 (Moderate) 如 Betamethasone Valerate

強效 (Potent) 如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非常强效 (Very Potent) 如 Clobetasol Propionate

療效會隨使用時間減弱

使用強效或超強效的類固醇副作用相對多些,尤其是對身體皮膚比較薄的地方。而外用類固醇也一樣面對藥物耐受性 (Drug Tolerance) 的問題:即相同藥物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作用逐漸變弱,需要使用更長時間或增加劑量,才能達致以往相同的效果。所以,無論一般成人、小童或孕婦,我都建議需要向醫生查詢使用那一種外用類固醇較適合應對身體相關的問題 (一般來說,小童和孕婦皆以低劑量、輕度和短期的外用類固醇療程比較安全)。

雖然大多數常見的臨床狀況也可以使用外用類固醇作有規範的處理,但在一些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如:皮膚感染 (細菌或真菌感染)、暗瘡和皮膚潰瘍等。

避免連續用4星期以上

一般的劑量是每天使用兩次,我通常建議病人持續 1 至 2 週,然後在隨後的1至2周將次數減至一次,此後停用3至4週再觀察情況。使用時也需要注意皮膚附近的組織有否傷口,如有便需要避開塗抹。

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如正確使用,外用類固醇引起副作用的機會比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少得多。在臨床上會遇到的有 :皮膚敏感反應、刺痛、感染、萎縮、變薄、產生皺紋、微絲血管擴張、膚色變化等。如長期或大量使用強效以上的外用類固醇,藥物有被吸收到血液的風險,例如:庫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 風險是增加肥胖和身體新陳代謝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的機會) 和兒童生長被抑制。

使用外用類固醇真的要十分小心。如有疑似皮膚敏感的問題,在外用或口服抗敏藥無效之下,還是先看看醫生再決定是否使用外用類固醇比較安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