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食經——改變世界局面的薯仔
疫情全球蔓延,聯合國警告隨著各國限制人民外出,導致糧食和日用品搶購潮。自古以來,糧食供應一直是任何族群能否茁壯成長的關鍵,而糧食生產往往受到土壤和氣候控制。而且生產方式是否有效率決定了社群的社會結構,眾多食材中,薯仔在西方歷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學者相信薯仔於一五三一年由西班牙侵略者從印加帝國帶回歐洲大陸,直到一六○○年,薯仔已傳遍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和德國。薯仔的外形和栽種方法和歐洲其他農作物都截然不同,因此受到農民和大眾質疑,人們對薯仔毫無認識,誤把含毒性的葉子和種籽製成菜餚而中毒。而這種生於地底的植物亦因未在聖經裏提及而被視為「魔鬼蘋果」,在很多地方明文禁止食用。
普魯士(現代德國)腓德烈大帝於一七四○年登基,他認為薯仔是可靠的糧食。為了改變國人對薯仔的偏見,這位年輕的君主舉辦薯仔試食會並在民眾面前親自品嚐薯仔菜式。另一方面,腓德烈強制農民種植馬鈴薯,重罰違反命令者。十八世紀未,普魯士遇上嚴寒氣候,麥類農作物嚴重失收,但薯仔卻持續豐收,不但防止饑荒,更讓普魯士人口穩定增長,為日後強大的德國立下基礎。
薯仔迅速成為歐洲各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人口因此迅速增長。愛爾蘭的人口因薯仔的普及而急劇增加,但一八四五年,歐洲出現薯仔病疫,薯仔大量枯死並腐爛。由於病害來勢洶洶,農民對病疫束手無策,薯仔失收引發大饑荒。結果直到一八四九年病疫結束為止,餓死的愛爾蘭人多達一百五十萬,亦導致移民潮:共五十萬人離開故鄉,搬到新世界。搬到美國的愛爾蘭人在當地發展,他們的後裔不乏幾任美國總統,包括:甘迺迪、列根和克林頓。要是薯仔當年沒有傳到歐洲,現代世界歷史便會改寫。
劉晉
學者相信薯仔於一五三一年由西班牙侵略者從印加帝國帶回歐洲大陸,直到一六○○年,薯仔已傳遍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和德國。薯仔的外形和栽種方法和歐洲其他農作物都截然不同,因此受到農民和大眾質疑,人們對薯仔毫無認識,誤把含毒性的葉子和種籽製成菜餚而中毒。而這種生於地底的植物亦因未在聖經裏提及而被視為「魔鬼蘋果」,在很多地方明文禁止食用。
普魯士(現代德國)腓德烈大帝於一七四○年登基,他認為薯仔是可靠的糧食。為了改變國人對薯仔的偏見,這位年輕的君主舉辦薯仔試食會並在民眾面前親自品嚐薯仔菜式。另一方面,腓德烈強制農民種植馬鈴薯,重罰違反命令者。十八世紀未,普魯士遇上嚴寒氣候,麥類農作物嚴重失收,但薯仔卻持續豐收,不但防止饑荒,更讓普魯士人口穩定增長,為日後強大的德國立下基礎。
薯仔迅速成為歐洲各國人民的主要糧食,人口因此迅速增長。愛爾蘭的人口因薯仔的普及而急劇增加,但一八四五年,歐洲出現薯仔病疫,薯仔大量枯死並腐爛。由於病害來勢洶洶,農民對病疫束手無策,薯仔失收引發大饑荒。結果直到一八四九年病疫結束為止,餓死的愛爾蘭人多達一百五十萬,亦導致移民潮:共五十萬人離開故鄉,搬到新世界。搬到美國的愛爾蘭人在當地發展,他們的後裔不乏幾任美國總統,包括:甘迺迪、列根和克林頓。要是薯仔當年沒有傳到歐洲,現代世界歷史便會改寫。
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