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誠勿遊——三起三落有九份

  被喻為「黃金山城」的九份,第一次崛起的繁榮,源於清末發現金礦,但淘金熱過後被人遺忘。第二次崛起是侯孝賢一九八九年在自己家鄉拍攝的金獅獎名作《悲情城市》,令遊客一窩蜂湧進這個寂寥山城。第三次是日媒報道宮崎駿《神隱少女》(港譯《千與千尋》 動畫裏的湯婆婆經營的「油屋」,靈感來自於九份老街上的阿妹茶樓,雖然後來證明是網絡誤傳,但日韓遊客絡繹不絕。二○一九年九份遊客超越八百萬人次,但二○二○年受疫情打擊,二○二一年部桃醫院第二起院內感染案九○八曾到九份老街和阿妹茶樓,再次陷入低谷。一座山城百年之間三起三落,生命力堅韌,會不會有第四次崛起呢?
  如《商周》專題曾云:「九份、日月潭外國遊客只愛來一次」,我在九十年代第一次到九份,被摩肩接踵的老街嚇怕了,三十年沒再訪的意欲。直到在九份經營民宿的新北市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呂人鳳今年邀約我,去九份看看一下黃金山城人散之後的日落風景,體驗老街亮燈後的寂寥,我於是在春暖花開的三月去九份住兩晚民宿溫莎堡。
  只有等熾熱的太陽西下,坐在溫莎堡寬銀幕大玻璃窗前,看波平如鏡的基隆海灣之中鬱鬱葱葱的基隆嶼靜立千年,層巒疊翠的是一層的蔚藍,夾一層的翠綠,等基隆嶼對岸的深澳漁港一盞兩盞的街燈點亮,海灣不會寂寞,有彩霞在紫薇色海面上加上一頂玫瑰色的皇冠。忽然聽到門外回家的機車隆隆作響,近處山城的木屋鐵皮屋,慢慢亮燈,像點燃了翠綠林海中的星星,這時的九份才是悲情之前的模樣。
  呆呆地看着海上山腰此起彼伏的光影變幼,直到暗黑的海上點起了漁火磷磷,走出去老街,遊人已散,滿山遍野掛起了大紅燈籠,東風夜放花千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項明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