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紀行|世界真的在變了

  年尾活動多,擺市集做宣傳,新餐廳趕旺季尾班車試菜飯局,見得人多,好人、壞人,少不免會遇上幾個怪咖!
  市集遇上自稱網上食評KOL,首先遞上卡片自我介紹,然後問我有沒有興趣把鳳梨酥餅給她做網上帶貨。網絡銷售對很多人是新世界,九十年代尾曾經為兩家互聯網公司做創作總監,行銷雖然不懂,但多多少少也與版面編排有重要關係。好奇之下當然多問兩句,例如銷量有多少?網絡鋪排又是怎麼樣?更重要的就是問她為甚麼對我的產品有興趣?
  要是沒試過,你可否知道他是誰(當時我帶上口罩,用手指一下身旁我的照片)。問得快,答得更加爽!沒試過,不認識!故事放上網,有朋友說:「連我是飲食OLD SEA FOOD也不認識,真是好打有限!」
  香港美食家1.0,有傳承知名度的是上世紀一九五○年代《星島日報》總編輯陳夢因先生,以「特級校對」為筆名的「食經」專欄。近代一些則有唯靈、黃雅歷及蔡瀾先生,九十年代中我開始寫美食,算是美食家3.0。近十年網絡世界百花齊放,KOL、美食家,亂七八糟一大堆,4.0不到兩年就變5.0、6.0。
  以前做老饕(美食家),寫的是經驗之談,現在的KOL,用照片代替文字,每道菜影足兩、三分鐘,內涵不足就靠影像搭夠。美食家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講寫菜式,要熟知菜式的來龍去脈,同時間民生百態也要兼收。食家知道食材價錢,就可以衡量菜單有沒有超收,故事自然更加貼地。美食家認叻,有時會叻上腦!當你在討論一條三斤重海馬友要九百元時,美食家6.0說九十元就可以,世界真的在變了!  (www.youtube.com/channel/UC39gFX0VF1BxPRDOfFu4Lmw?view_as=subscriber)


紀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