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匡智會院友的揮春 | 品味好生活

  過年前,北上佛山一趟,嶺南新天地是保育活化的經典案例,在保留古建築群的同時,加入生活、消遣、文化等親民元素,成為當地人們的好去處,在這一方面的工作,香港似乎落後得多,需要向佛山多多學習。

  離嶺南新天地不遠的民居,保留了上世紀50、60年代的矮樓群面貌,其中筷子街還保留了不少騎樓街和橫街窄巷,現今港澳兩地已經少見。

  去舊迎新前夕,筷子街變身成揮春街,長約300餘米的老街上,各式舊店前搭建了一個個臨時檔口,貼滿了一張張紅色的揮春,從街頭至街尾,全是紅彤彤的揮春攤檔,由揮春師傅按客人要求,把吉祥字句、新年期許、祝福句語等,一筆一劃,即席揮毫,寫在大紅字上,整條街都彌漫着濃厚的春節氣息。

  從揮春字句,可見佛山人佻皮,「大把仔溝」、「大把女溝」在香港並不常見,還有「大X把錢」、「唔X使做」,很俗氣但道出每個打工的心聲。最特別的揮春作品,是請書法師傅在汽車尾的擋風玻璃上,以金漆寫上好意頭的字句。

  在揮春街買了細小的揮春和紙扇回港,祈求蛇年一切順風順水,還未在家居布置,收到匡智會寄來的揮春,由院友書寫,有「日日爆數」、「掂過碌蔗」、「人見人愛」等,筆劃流露童真稚氣,一見喜歡,立即貼在小室牆上,在佛山買的,收藏好,明年新春才用吧。

張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