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紀豪 - 過敏的真相 | 無名指

  下周寒食節,韓翃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那是詩人眼中的春光無限,卻是現代人鼻敏感的悲歌。這些年,鮮花被摘去然後種出大廈,已很少再聽到「花粉症」的說法,反正天氣乍寒乍暖,鼻子不適就叫過敏。

  過敏是都市病,有時更是心病。我認識一些人癡迷此症,總說自己過敏;流鼻水不是傷風是鼻敏感,痕癢不叫真菌感染而是皮膚敏感,腹瀉並非腸胃炎而叫腸胃敏感,彷彿過敏症犯得越多,人就越矜貴。

  過敏可隨口亂認,但醫學上要辨別是否過敏往往大費周章,就算確定,也難以判斷成因,要根治更幾乎是妄想。對付過敏,最有效的方法是「斬腳趾避沙蟲」,花粉症便戴口罩,怕毛髮就遠離寵物,隔絕過敏源是性價比最高的做法。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Allegric》,中譯《過敏的真相》,刷新了我對過敏的很多認知。

  不少人以為,增強免疫力就能杜絕過敏症。這個想法其實有些偏差,因為過敏並非免疫力下降造成,籠統的說,是後天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無法識別外來物質是否有害,而所作出過度反應。

  免疫細胞無所適從,因為它們跟不上人類干預環境的速度。「Allergy」是20世紀初才有的字,說明過敏症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換個講法,過敏症是我們所有人共同創造出來的,想徹底預防,治標治本,就要動員整個社會去改善環境。

  自作孽,不可活。作為一名海鮮過敏者,讀完此書頓感無能為力。過敏絕不矜貴,而且恰恰相反,是人類作賤自己而得來的「絕症」。

譚紀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