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緬甸的回憶 | 智智樂GO

跟緬甸的緣份,尤其特別思念的3000佛塔佛寺Bagan老城區;在疫情、詐騙犯罪KK園及大地震影響之下,緬甸越去越遠,猶如沒機會再回頭!
2020年初爆發疫症,本來行程妥當訂好,以為疫情在一兩個月間漸次消失,誰知一發不可收拾!
疫情告一段落,2024農曆年本來訂好到緬甸從南到北跑一圈;無奈KK園擄人勒索恐怖事件層出不窮,只好放棄!
誰知2025年,今年3月底,公布雖然7.9級地震,但見地震威力影響至距離不算近的曼谷及雲南的損毁情況,可想而知這趟地震,起碼8級以上,損毁程度無可估量,加上緬甸經濟環境本來便十分低落,修復遙遙無期;恐怕「緬甸」將會成為記憶符號,難再前往作實質旅行。
有幸曾經3度旅行緬甸。
首次前往於10年以前,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之後的3個月;當地人告知,旅遊費用在奧巴馬出訪前後漲了3倍,相對香港的生活水平,縱使貴了3倍,性價比仍然相當高,吸引無限。那次邀請法國摯友Carole同行,從首都仰光開始,繼而Bagan,然後中部古都;今次地震的震央曼德勒(Mandalay),最後是東北部靠近中國雲南的茵萊湖「Lake Inle」。除了首都仰光充滿昔日英國殖民地依然浪漫的舊建築,擁有不少古樸寺院及佔地頗廣舊皇宮的古都曼德勒較為繁盛之外,其他地方風光如畫,處處蘊藏蘊藏着招人回去的濃厚魅力。
緬甸有幾點特別吸引筆者的特質;其一:樹木特別多,而且特別巨大,隨便看到需要10多人牽手圍起來才能抱緊的超凡樹木。其二:衣裝,不論城鄉,緬甸人依然穿着傳統服飾混合體,例如男人上身穿着西式恤衫,尤其白色的恤衫,下身依然故我,當其他東南亞國家已經放棄,或漸次放棄的沙瑯(Sarong),卻繼續盛行於整個緬甸,從學生校服到上班一族或者工人階層,男女老幼全民皆穿沙瑯!其三:年輕僧侶、尼姑特別多,猶如泰國,不少出家人都是暫時性,但在經濟情況比較差的緬甸,就是兒童求學,亦成為不少家庭的沉重負擔,為此;不少兒童及少年被送到寺院出家,既可讀書亦可減少家庭養育的重擔,因此穿上硃砂紅色僧袍的少年和尚及粉紅色袍的少女尼姑,為整個緬甸添加不少引人魅力。
作為一位時裝設計師,對衣服特別敏感;傳統民族服裝經歷世代千錘百煉,跟當地環境、風景、宗教及習俗環環相扣,那是最漂亮不過,一度度流轉不息的流動風景;往昔在西藏、在湘西、在中國西南地區、在東南亞、在中東、在東非北非、在中南美洲,都看到相當數量民族服裝被普遍應用,可惜近二、三十年間,在全球化及資訊發達影響之下,T恤牛仔褲及西式服裝漸次成為正統,洋化過程未達成熟之前,經常看到不倫不類「娘」得要死的所謂「潮Look」,讓旅遊的興致都大打折扣!
鄧達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