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錞銦 - 扁平足害了脊椎?腳步不穩,脊椎難安 | 脊椎解密

許多人以為脊椎側彎(Scoliosis)與扁平足(Flat Feet)之間沒有關聯,畢竟一個發生在脊椎,一個發生在足部。然而,人體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腳是身體的根基,一旦這個基礎不穩,便會影響整個骨骼結構,進而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包括脊椎側彎、長短腳、骨盆前傾,最終引發慢性疼痛。
謝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位35歲的辦公室白領,長年維持久坐的習慣,直到某天他的腰痛變得難以忍受。本來他以為問題只是腰椎壓力過大或姿勢不良,沒想到,真正的「元兇」竟然是他忽視多年的扁平足。
他的步態異常,內側足弓塌陷,雙腳幾乎是「貼」在地面上行走,這完全符合典型的扁平足特徵。更重要的是,他的骨盆有輕微傾斜,整個身體的重心不對稱,這些小細節都顯示出他的脊柱正在受到來自地面的「錯誤信號」。
一般來說,正常的足弓可以起到避震的作用,讓腳與地面接觸時,能夠有效分散衝擊力。但當足弓塌陷時,步行時的壓力會直接傳遞到膝關節、髖關節,最終影響脊椎。為了補償足部的不穩定,身體會自動做出調整,結果便是骨盆旋轉、脊椎代償性彎曲,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脊椎側彎或骨盆不平衡。
為何扁平足與脊椎側彎的關係常被忽視?大多數人會將腰痛歸咎於錯誤的姿勢、長時間坐姿不良或運動受傷,卻極少往「腳」的方向思考,當檢查腰痛或脊椎側彎時,一般會重點關注背部肌肉、脊椎排列,而較少追溯到足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扁平足的影響並不一定馬上顯現。它通常在孩童時期就已開始發展,但由於身體仍有高度的適應性,許多人直到年紀漸長、組織彈性變差時,問題才會浮現。
對於像謝先生這樣的患者,矯正的方向必須是從「根本」做起,而不是只針對腰痛治標不治本。治療的策略包括:
幫助他建立正確的步態,提升足部支撐力;
運用專業矯正鞋墊,幫助足弓承托、減少錯誤的步態補償;
透過特定的核心肌群訓練,增加身體的穩定度,減少骨盆與脊椎的負擔;
進行脊椎調整治療,讓原本歪斜的脊柱逐漸回到正常排列。
改變需要時間,尤其對於已經習慣錯誤姿勢的成年人而言,並非一蹴可幾。然而,一旦身體適應新的支撐模式,腰痛的情況便會逐步改善。如果你長期有腰痛的問題,或者你發現自己站立、行走時總是感覺不穩,那麼,也許該回頭看看你的腳。你的足弓是否健康?你的鞋底是否磨損不均?你的步態是否異常?不要等到問題惡化才來補救。關注你的腳,修正你的支撐結構,才是真正讓脊椎健康長存的關鍵。
吳錞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