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美食|銀針粉即係狗仔粉?點解又同老鼠有關?
舊時上茶樓,有冇見過呢個情景?
點心阿姐推住點心車,遠遠傳嚟呢種叫賣聲:「好靚銀針粉……好靚鮮蝦銀針粉……」
人隨聲望,只見一個個半圓玻璃罩,蓋在碟上,十足太空人的頭盔,讓小朋友充滿幻想。玻璃罩內,擠滿密麻麻的炒粉,兩頭尖,中間肥,像沙甸魚般逼到實,伴着黃色的雞蛋絲、紅色的蘿蔔絲、綠色的葱絲,還有肉色的鮮蝦,五彩繽紛,構成童年美味的回憶。
銀針粉可以放湯可以炒,炒的可加蛋絲、叉燒絲、蝦仁等,十分香口。
鮮蝦銀針粉
央求老竇,截住阿姐,叫來吃,阿姐小心將玻璃罩揭開,粉條已被壓成堅實半圓,絲毫不變,用匙羮挖一片到碗中,舀一匙來吃,炒過的粉條,煙韌彈糯,帶鑊氣香,夾着蛋絲的香、蝦仁的鮮、蘿蔔和青葱的甜,吃得人滿咀香馥,耳仔都郁埋。如果你,都有以上的回憶,那閣下的年紀,一定有番咁上下。皆因鮮蝦銀針粉,近年已絕跡茶樓,想找她的身影,只有到某些老字號街坊粉麵廠,買一斤半斤回家自己炒,方能解相思之苦。
兩頭尖,中間肥,你話似針定似老鼠。
唔係狗仔粉
或許你會話:「近年唔係開番好多狗仔粉舖頭咩?狗仔粉咪即係銀針粉囉!」
如果你咁講,就證明少年你太年輕了。狗仔粉,豈是銀針粉?起源、材料、做法和味道,全部皆不相同。狗仔粉出現於戰後香港街頭,那時百廢待興,滿街窮人,志願機構派發麵粉予以救濟,人們溝入粘米粉,以熱水沖開,隨手搓成兩頭尖的粉條,放入湯水煮熟來吃,腍劈劈,勁嗦湯。由於麵粉乃救濟之用,故稱之為救濟粉。又由於「救濟」與「狗仔」諧音,加上搓出來的粉條,像極狗仔尾巴,慢慢狗仔粉之名,不踁而走,跑贏救濟粉,成為主流。更有些人下點菜脯,加少少豬油渣,沿街叫賣,狗仔粉乃一躍成為庶民廉價美食。
台灣及福建人,叫佢做米苔目,盛產稻米的台東,也是米苔目重鎮。
傳統客家味
至於銀針粉,其實是客家傳統食物。源於廣東梅州大埔一帶,該地客籍農民,每遇穀物豐收,便將餘米磨成米漿,蒸熟做粉糰,再用通窿器皿壓出一條條頭尾尖、中間粗身的麵條,吃來煙韌爽彈、米香濃盛,無論炒香或湯煮,同樣美味。放湯會下冬菇、蝦米、肉絲等。炒則以肉絲、蛋絲、菇絲配襯,十分可口。這傳統食物,隨着客家人飄洋過海,四處生根。福建、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都見到她的蹤影,不同地方,又有不同名字。香港叫做銀針粉,取其形狀像針。星馬則稱老鼠粉,也是因為兩頭尖、中間肥,像老鼠的形狀而得名。台灣和福建,則喚作米苔目或米篩目,產米聞名的台東,也成了米苔目重鎮。無論名字怎改,銀針粉一樣受歡迎,且已融入回憶,成為經典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