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創傷, 冷敷可以減痛嗎? 你不可不知道的三件事!

「剛剛受傷了,究竟我應該使用冷敷嗎?」

筆者從事醫療行業多年,無論是在救護服務還是物理治療,這都是其中一條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此外,在處理急性受傷後,應該何時停止冷敷,甚至用熱敷呢?以下筆者便會和各位探討這些迷思。

冷敷的功效和原理

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局部血液循環,有緩解因急性受傷所導致的疼痛、腫脹和發炎的效果。

冷敷一般適用於急性受傷後的48-72小時內,因扭傷、撞傷、挫傷、骨折等等而導致的疼痛、紅腫和發熱,有止痛、消腫和消炎的功效。

使用時,可以把用冷水浸濕的毛巾稍微擰乾,包裹著碎冰,敷在患處上,或者坊間有一些冷敷袋可以在放到冰箱製冷後使用。

注意:別直接將冰塊放在皮膚上,冰敷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約15-20分鐘即可,以免凍傷。如患有糖尿病或皮膚對冷熱感覺有損傷的人士等便需要加倍小心,避免凍傷,最好在諮詢過醫護人士後才進行冷敷。

左邊為模擬冷敷時收縮的血管,血流量明顯減少

不當地使用冷敷可能會影響康復?

另一方面,有一些學者指出,當輕度扭傷發生後,受傷部位需要血流帶進修補因子,促進正常的發炎反應以讓受傷的細胞康復。而原先認為能消腫止痛的冷敷反而會使血管收縮,令進入的修補因子減少,延緩康復。 因此,那些學者認為,應在急性受傷後的短時間內才使用冷敷,否則便會對受傷的細胞產生不良反應。

應該什麼時候才選擇冷敷?

然而在臨床使用上,如果單單只一刀切以受傷後的時間作為考慮基準,來選擇使用冷敷與否,這樣其實會忽略了傷者實際的受傷情況及嚴重程度,以致未能作出最適切的判斷。 因為受傷的復原情況因人而異,而且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受傷的組織,也會影響到康復的進程。因此, 在考慮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傷處,是否仍有一定紅、腫、熱、痛等的急性期炎症反應,若仍存在上述症狀則給予冷敷,以緩解因急性受傷所導致的疼痛、腫脹和發炎的症狀。

而當這些急性炎症的症狀減退後,我們便可以考慮停止冷敷,甚至使用熱敷以舒張血管,增加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讓受傷的組織可以逐漸康復。

註:以上內容只供參考, 並不構成醫療建議。如有疑問,請盡快求醫或向相關醫護人員查詢。

Credit:網上圖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