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醫生,我應該驗什麼?

體檢(身體檢查)近年越來越流行,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多了朋友關心自己身體,除感染的康復情況外,不少人也關注自己有否三高、心臟病、骨質疏鬆甚至癌症風險等問題。

如沒有特別個人或家族病史,定期做基本身體檢查無可厚非。但建議最好先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商量,因為家庭醫生熟悉你個人及家族病史,亦了解你的生活習慣,相信能夠更準確地安排適合你的身體檢查。

基本體檢項目?

進行基本身體檢查前,一般建議先由醫生作臨床病歷資詢和檢查,然後才考慮低風險化驗如驗血、驗小便、大便隱血測試等。如有臨床因素,可附加肺片或心電圖(例如曾患有心律不正、50歲以上或有家族心血管疾病病史等,也會建議作心電圖或其他心臟科檢查)。

驗血注意事項?

驗血方面,血液常規檢查可包括全血球計算(包括血色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等常規指數)、 血脂分析(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低密度膽固醇等)、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會根據臨床檢查才決定抽取)、肝功能和腎功能(要特別留意肝腎功能的化驗內容,因為化驗套餐的肝腎功能並不一定齊全)。

常見癌症篩查?

至於常被問及的癌症指標,著實有很多。如沒有明確病徵或相關家族病史,我不會主動建議病人檢驗。當然如果打算檢驗較普遍的癌症也是可以的,例如肝癌、大腸癌和鼻咽癌等。50歲以上男士可考慮附加前列腺癌檢查,女性可額外檢驗乳癌和子宮頸癌等。

報告異常代表有事?

不少病人拿到化驗報告後看見指數超出正常範圍便大為震驚,其實單一化驗指數超出或低於正常範圍,不代表身體一定有問題,個別指數異常也不少見。體驗最重要的精神,是以整體數據分析與臨床病歷或症狀有否關聯性。大多數「異常」化驗報告並不一定代表有大問題,經家庭醫生分析而決定若干日子後再重複檢查或跟進便最安全。

更多文章